甘肃省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研究
工作机制在新常态下的作用
发布日期2015-06-11 来源: 作者:

  迭部林业局林业勘测综合设计队   宋占邦

  1、几个名词

  1.1、新常态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1.2、机制和工作机制

  机制:机制的原本意思是泛指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和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等等,例如:用机器制造出来的东西;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

  工作机制:是工作程序规则的有机联系和有效运转。工作机制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

  1.3、新常态的提出、延伸与形成

  2014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及“新常态”,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同年7月在与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习近平重申了上述观点。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决策层首次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了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决定了未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基调。

  随着近年来中央反腐工作力度的加大,十八大提出的“老虎苍蝇一起打”,上至中央常委,下至村官,数万名违规违纪官员落马,极大地震慑了那些为官不为民,为官不清的贪官们。为了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理解中央精神、认清腐败本质、涵养正气清风,人民出版社2014年09月出版了由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组织编写的《十八大以来反腐新常态论》一书,“新常态”一词延伸至反腐工作中。

  从概念上理解,“新常态”就是要形成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在十八大后,党和国家密集出台了许多政策、制度和规定,逐步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努力促进这种新常态的形成。

  2、新常态基层工作现状

  对基层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新常态就是新的要求,相对与以往的管理办法以及工作的方式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党员、干部在干工作的时候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如:

  2.1制度存在漏洞

  在2014年党和国家密集出台新政新规的情况下,要求基层单位将2014年作为制度规范年,整理汇编本单位的工作制度,剔除不适应当前工作的老的办法,形成能适应新常态的管理办法和新的制度的过程中,有些制度没有改,有些制度改了,但改的不彻底;关键的一点就是大多数单位的制度都是独立的,没有系统性,各项制度和管理办法是脱节的,个别出现矛盾的情况。也就是说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在执行过程中无法执行,或者执行不完整。作为领导干部,在没有制度可执行或没有系统的机制约束的情况下的乱作为,自己说了算。

  2.2工作方式、方法不明确

  在新常态下,面对反腐的高压态势,许多地方政府、官员在看到一个个倒下去的贪官,再看新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就无从下手,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的情况,出现了混岗位、混日子、混工资的现象。抱着在岗位一天,念好一天经,只要自己不出事,什么都好说的为官不为的情况。有些领导干部不愿意干与钱有关的工作,甚至有些官员表示“宁可不干活、白干活,也不能与钱打交道,一旦介入,都有可能出问题”。

  2.3责任无法落实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基层各党委认真学习、宣传、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在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基层领导干部表现出的为难情绪,党的基层组织责任大、压力大,甚至按照以往的工作过程就无法执行;在交流与讨论时,基层党组织领导提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就是负责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书记只对党组织的工作和做出的决定负责;二、个人对集体负责,个人的行为过错仅应由个人来负责,别人不负这个责任,尤其是部分行政领导所犯的过错应当由当事人负责,其他班子成员也不应该承担;三、由个别人的独断专行,导致发生的工作失误并不代表组织的失误,不应该由党组织集体承担责任;四、即使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知道班子成员的一些做法可能有问题,也出面制止了,但对方不听,仍要继续执行其错误的决定,党层党组织的主体责任的落实可能引起对一些没有犯错误的同志不公平待遇。总结起来就是句话,责任无法落实。

  3、工作机制及其作用

  笔者认为在新常态下就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机制,有些单位原来制定了一些制度和办法,但因为不完善而使有些工作出现停滞,而单位的制度和办法已不适应新常态,按这些旧制度办事就会出现失误。

  3.1、工作机制

  工作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工作机制是针对某一基层单位的工作需要而制定的一系列的制度和办法,不因单位负责人的变化而变化,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办事程序和办事规则的有机组合。因此一个单位必须制定其相应的工作机制。

  首先,机制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较为固定的方法,如,党建工作机制,不因党组织负责人的变动而随意变动,而单纯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可以根据个人主观随意改变的。

  其次,机制本身含有制度的因素,并且要求所有相关人员遵守,而单纯的工作方式、方法往往体现为个人做事的一种偏好或经验。例如监督机制,不仅指人人必须遵守的制度,而且应该包括各种监督的手段和方法。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

  第三,机制是在各种有效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的,而方式、方法往往只是做事的一种形式和思路。机制一定是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方式方法,并进行一定的加工,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而单纯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则因人而异,并不要求上升到理论高度。

  第四,机制一般是依靠多种方式、方法来起作用的,而方式、方法可以是单一起作用的。例如,建立起各种工作机制的同时,还应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和监督机制来保证工作的落实、推动、纠错、评价等。

  3.2、工作机制作用

  一套完整、完善的工作机制包括了一个单位内可能发生的全部工作内容及办事作业的方法、程序。建立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才能使各项工作稳步发展,保持长久的活力。

  工作制度,是说明本单位所从事的各项工作的全部内容,在一项工作中,包括了那些环节,各环节需要做什么工作。不论是内部办事人员,还是外部来本单位办事的人员,一看就能明确,办一件事所必须的环节和材料,能做到什么程度。

  工作制度,是规范单位内部每个人的工作行为的标准。每个单位的工作人员都有各自的岗位,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办事一项业务的过程中自己不该做什么,该做什么,该做的要怎么做才符合要求。

  依照完善的工作机制,进而设置工作岗位,安排合适的人员,并使其明确自己的职责以及奖惩规定,就可以杜绝工作人员不作为的行为;同时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范畴,报导就限制了工作人员的乱作为。

  同时,有了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的时候,也能有效保证主体责任的落实。基层党组织及其他领导干部均在同一个工作机制的制约下工作,在落实主体责任过程中,作为行政领导该如何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该如何负责都非常清楚,如果有人违犯了相关的制度和管理办法,自己也非常清楚,大家都能明确指出来,也就很容易形成以制度管人的管理模式,而不是由党组织负责人出面得罪那个人,避免班子成员内部的矛盾。

  4、工作机制的运行

  工作机制的运行可以理解为各种制度与办法的执行与落实。

  有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就要求单位内部的任何人无条件地按规定执行,只要认真执行和落实了就不会出现不作为和乱作为的情况。

  完善的工作机制包括了一整套的运行程序,每项工作都能按程序进行,也就不会出现失职和渎职的行为。

主办单位:甘肃省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 承办单位:甘肃省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
地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电尕镇白云新村 邮政编码:747403 技术支持:甘肃立方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陇ICP备1400145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3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