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甘肃省林业厅中青年骨干培训班感想
春末夏初的五月我有幸参加了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甘肃省林业厅中青年骨干培训班。在北京学习期间,利用休息闲暇时间参观了天安门、故宫和八达岭长城等景区,首都的古建筑风光使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古人非凡的智慧。特别是参加的培训班,学习内容之多,学习时间之紧,授课水平之高,使我人生第一次遇到,通过培训也感到了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与实际工作需要的差距。同时,也为我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思路明确了方向,培训很有必要,很及时,对我来说受益匪浅,终身难忘。虽然回单位上班已有两个多月了,但心情还是难以平静,非常怀念在北京学习的那段时光。为此,就这次参加培训班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通过培训,进一步加深了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推动创新,知识成就未来。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不学习就会思想空虚,精神贫乏,被时代淘汰,可以说,一个单位的发展,一个单位的活力,取决于这个单位与职工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因此,要把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能力作为重点,使大家的学习从个人习惯和爱好上上升到精神状态和事业发展的高度上来;不能把学习看成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把学习作为单位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改革开放伊始,党中央就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这是由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
这几年和队上的职工谈学习时感到,重视业务学习,轻视政治理论学习的现象比较严重,问起一些实事政治一无所知,他们认为政治理论的学习那是党员干部的事与自己无关。这次参加培训后就学习问题自己有了新的认识,这里就如何提高职工的学习谈点看法:一是要切实端正学习态度,就是要关心国家大事,平时善于学习、善于积累,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政治素养。为什么起点一样的人,有的工作成绩突出,有的不突出,有的一遇机会就脱颖而出,有的却不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上的差异。然而一些职工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认为“业务工作太忙,很难挤出时间学习”。其实,学习和工作不能截然分开,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互不相容的关系。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学习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不仅不会耽误和影响工作,还会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还有少数近些年新分来的大中专学生认为“自己有高学历,不用怎样学也能对付过去”。有高学历固然是一种优势,但如果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就此止步,那就不可避免地要落伍,甚至被淘汰。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时代,新知识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学过的知识如不及时更新,就会很快过时。在这个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时代,在学习的问题上,谁都不敢说不学习就能赶上时代。多数职工认为,队上组织学习时参加一下随便学学,平时就不需要看报纸电视了。这也是一种误区,应该明确,我们所强调的学习是通过学理论、学业务、学专业技能,来提升职工的内在素质,使之成为单位生存和发展的不竭源泉。所以,一定要克服这些错误认识,也只有克服了这些错误认识,有了对知识的热爱,才能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因此,我们必须切实端正学习态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改变学习方式,以积极态度来学习,努力防止学习中的消极心态。要戴着深厚的感情学,要带着执著的信念学,带着实践的要求学,力求学的主动、学得认真、学的深入,努力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实效。首先要树立学习生存发展的理念。当前,国家林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飞跃性变化,面对新技术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单位管理要求高,业务技术要求精,无论是人员管理、业务水平,都必须有过硬的素质。学习是单位生存发展的源泉,忽视学习,单位就会败落。因此,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不学习,不掌握新知识和本领,就不具有生存发展的能力。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充实知识,提高本领,把全新的生存理念融入各项工作中,才能在激烈的知识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要树立学习则强、学习则胜的理念。学习是思考和创造的过程,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先导;学习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学习是创新工作的前提和动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离开了学习,工作就会失去创造的营养,特别是在知识更迭加快的情况下,谁学习抓得越紧,掌握的知识越多,谁的创造潜力就越大,发展进步就越快。我们必须把学习作为自身进步的阶梯,把知识作为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孜孜不倦,永不懈怠,做到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学习,通过学习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自我,努力以学习推动工作的创新。要树立学习工作化,学习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学习是干好工作的第一需要,也是履行好职责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单位职工,要学以致用,把学习消化在工作中,细化到生活里,如果只埋头工作而忽视学习的转化,即使有敬业精神和干好工作的良好愿望,工作也难有成效,工作缺乏创新,长此下去,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使学习成为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需求,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二、通过培训,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了新的认识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从总体上看,与今天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特别是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我们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注意到‘本领恐慌’问题。当时,党中央曾明确指出,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我们现在是不是也面临这样一种状态呢?我看是的。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我看这种状态,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大变革时期,社会的发展和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给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生机和强大动力的同时,也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巨大的震荡和冲击。自己作为一名林业长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对当前职工思想发生的变化深感压力。设计队这个单位年轻人多,年轻人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给单位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但年轻人思想波动大,失衡感、失重感和失落感时有发生,过后表现为相互攀比,工作消极,思想沉迷,不求上进,严重影响单位的生存与发展。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用以前的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自己感到十分迷茫,不知如何干是好。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参加培训,使自己如何对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有了新的认识。
一是要把学习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在单位开展各项工作中,单位职工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有思想波动,妨碍单位健康发展是正常的。但要及时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职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投身单位各项工作之中。二是要把学习与单位发展结合起来。在学习中,要克服为了学习而学习的错误做法,不能把简单的看书、读报、听课 当成单一的学习途径,而要以单位如何发展理念贯穿于工作实际,把学习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单位各项工作之中,寓学于动,寓学于乐,使之产生一种合力,推动单位向前发展。三是要以智商和情商相结合突出情商开展工作,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对职工热情、包容,说话得当,办事得体,行为有度,让职工感到舒服、感动和想念。
通过培训也使自己感觉到工作中这些年主要缺少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很多的时候学习了,但理论与实际不能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只学习不思考,认识的过程就没有完成。思考是学习的继续,思考的过程是对照比较、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认真思考才能不断修正、调整、丰富、提高自己。对单位存在的问题要准确判断,思考存在问题的根源,科学解决存在的问题;如何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引领职工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开展工作等等方面进行思考。因此,我们要在勤奋学习的基础上,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思考的能力。只有在孜孜不倦、广泛涉猎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开动脑筋,才可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对实际工作、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维和科学回答,形成新的想法、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创造性开展工作,使学习的成果体现到推进单位发展上来。当然,学习的目的主要在于运用。学习以及提高学习能力,重要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和用中学习。只有把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工作更加富有活力和创新力,生活更加充实美好。
三、通过培训,进一步坚定了搞好林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森林是国家、民族生存的资本和根基,保护森林和生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基。建国60多年来,我们林业发展经历了新建和快速发展时期、挫折动荡时期、从差额拨款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时期、生态转型陷入发展困境时期和改革探索战略转型逐步走出困境时期等五个时期,可谓几代林业人走过的道路曲折而又艰辛。回忆上个世纪1998年停采时的情景,使经历过这些日子的白龙江全体职工难以忘怀。停采后,长期赖以木材生产的全局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难。万名职工吃饭问题怎么解决,车辆要运转,电话要通畅,银行贷款要偿还,所有的工作要正常开展,这些困难的出现是使人想象不到的,也是始料不及的。作为其中的我当时心情十分悲观,就在想一个问题,我们朴实憨厚的白龙江务林人,几代人以执着的精神,忘我的工作态度,在条件异常艰苦的甘肃南部高原上埋头苦干。我们身居深山老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大山为邻,以树木为伍,和风雨相拥,忍受着孤寂,承受着压力,背负着不孝子孙的骂名,享受着最低的福利待遇,有些人还将自己的宝贵生命献给了这片热土,后来人依然痴心不改播撒着绿色。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有力地促进了林区的经济发展,支援了国家建设。可如今咋连吃饭都成问题了,这是怎么搞得?一时想不通,甚至怀疑自己入错了门,选错了行,后悔当这个林业工人。
时间转眼到了天保一期结束天保二期到来,林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省委和管理局适时出台政策,稳定职工队伍,增加职工收入,改善居住环境,使林区焕发出新的活力,广大职工看到了希望。林区职工不忘上级的亲切关怀和敦敦教导,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积极投身于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去,大搞公益林建设和生态保护。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这里的山青了,水绿了,走进现在的白龙江林区,阳光明媚,林木翠绿,处处呈现了春意盎然的诱人景象。
今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林业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培训,聆听专家对中央6号文件的解读,使我认识到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是国家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既是林业改革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更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和非凡创举,必将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今天的林业改革就是为国家林业事业以后的更加辉煌。我们作为务林人要顺应发展的潮流,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搞好林业工作。虽然这场事关林业发展的重大改革会面临种种困难,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省委和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有林区广大职工的大力支持,这场改革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易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