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绿色是美丽中国的主色调。而林木种苗的培育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从长远角度考虑,必须充分认识到改变林木种苗的发展方式,适应社会新形势,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市场决定成败,只有有效的回应市场迫切需求,才能在快速稳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局对所属苗圃进行了调研,现将我局种苗产业库存、调结构和今后的打算谈几点想法:
一、迭部林业局苗木经营现状
1、当前育苗情况:我局育苗面积1191.17亩,截止今年五月育苗面积812.87亩,其中移床62.37亩,留床750.5 亩,休闲地171.44亩。
存苗量:5726.58万株,其中:云杉5577.82万株,油松106.04,其他树种42.72万株。
可出圃数量:1496.97万株,其中:云杉1357.49万株,油松106.04,其他树种33.44万株。
2、苗木外销售情况:
2014年销售162.87万株,2015年销售131.94万株,2016年销售96.65万株,2017年截至目前销售17.37万株。销售数量呈连年递减态势,据调查主要原因:一是市场苗木需求量大幅减少,从15年开始全国苗木行情普遍不景气,销量和价格都处于下行状态,新开工程减少,工程预算压缩,个体育苗户大量去库存,苗木业总体处于结构性产能过剩的萧条期。二是受过去高利润的驱动,本地区个体育苗户大量增多和育苗面积增大。三是我局育苗品种单一并且数量很大,不适合市场的需求。
销售价格也从每株12年13年高峰时期的2元跌致今年的0.3元甚至更低。云杉七年生单株成本0.25元现在基本是保本销售,按对苗圃地的年投入计算已经是亏损经营。
3、存在的主要问题:
1、苗木结构单一,由于本林区造林的需要和前些年云杉的畅销,我局培育了大量云杉,占全部存苗量的97℅。树种单一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生产与市场脱节苗木大量滞销,造成了苗木资源的极大浪费。
2、生产经营观念没有转变过来,市场意识不强,虽然也提倡调整育苗结构,增加育苗品种,但压力不大,定位不准确,效果也不理想。
二、现状分析
1、云杉1年生数量818.73万株,2年生数量981.74万株,3年生数量1350.38万株,4年生数量327.59万株。未来3-5年可出圃云杉3478.44万株。这些苗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作为资源储备还需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保障资源的后续利用。
我局现有8个苗圃,6个苗圃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化苗圃和省级标准化苗圃,底子较厚,设施较全,经验丰富,技术全面,具有一定的行业优势,多年经营管理和技术有一套科学的保障。 我局从事育苗工作的人员有153人,为了林区职工稳定、保障育苗工人的收入,苗圃还得投入还得经营。
现有苗圃地经过几十年的经营,由于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水渠、堡坎、围栏、喷灌等年久失修,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下降,虽然也针对性的进行过维修,但力度缺乏,整体来看仍存在较多欠账,这些都较大的影响种苗业发展。
三、改善经营状况采取的必要措施
1、加强销售:各林场加大销售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充分调动各林场销售工作积极性,广泛联系新老顾客,通过互联网信息发布,采取积极主动走出去上门推销,与用苗单位直接接触签订订单等方式增加销售。
2、大苗定植:①异地栽植,将林区大量苗木栽植在兰州南北山林业总场和祖力河林场,这样的好处是将苗木移植在上述两地区可增加用苗单位的认知度,减少运距,根据土壤结构特点还可带上土球。②林区内栽植,可将圃地内苗木定植在林区交通条件好的开阔地带,培育大苗。等待苗木市场的回暖。这样可以腾出现有的苗圃地,用于培育适销对路的苗木。
3、加强实用技术应用
对现有苗木做技术调整,减少灌水,不施肥等措施降低苗木生长量,等待苗木市场有需求时还有可销售的苗木。
将可出圃苗木移植在塑料营养钵内,提高苗木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调整苗木结构
从整体和长远看,随着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和美丽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社会对苗木等生态产品的需求依然旺盛巨大。引用国家林业局信息“这两年苗木销售下滑,一方面是受宏观经济调整影响,但更多是因为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和产品结构性矛盾所致”,一带一路工程、铁路公路工程、沿河沿江绿化工程、风沙防护工程等众多生态项目是苗木市场的重要支撑。毫无疑问,国家生态战略对苗木产品的巨大需求将一直存在,因此找准定位很重要、产品对路比精品重要,品牌价值比血拼价格重要,技术与服务比卖苗重要。结合我局当地情况可将现有条件好的苗圃地培育果树苗木,经济类苗木,和本林区珍稀树种。果树苗木和经济类苗木在本地区农民这两年有不小的需求量,从长远来看关乎人们吃穿住行的行业都是比较可靠的经营之道。本地珍稀树种由于特定的地域特点,市场数量少,将来还是有很大的前景。
五、今后的打算
1、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调整育苗结构,提高育苗技术,用技术换时间、用服务换市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苗木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2、组织有关人员赴外地交流学习,选择经营状况好的种苗企业,现场学习交流,开拓眼界,学习新观念、新技术、熟悉种苗企业化经营模式,积累丰富工作经营。
2、积极引进推广育苗新技术,新方法,增加育苗的科技含量,用科学技术提高育苗质量和产量。
3、进一步开拓市场,加大销售力度,搞好售后服务。
六、意见和建议
希望管理局能争取更多的园林绿化和造林工程,是当前去库存的最佳途径。
根据我局高原特点上级部门给我们申请特色育苗产业,并扶持产业发展。
总之,发展种苗产业,实现把种苗产业做大做强的目标,我局依然面对许多困难和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深入调研市场,抢抓机遇,在抓管理、降成本、提高苗木质量上下功夫,在抢市场、促销售提高经济效益上做文章,进一步总结经验,扎实工作,为林区种苗产业发展而奋斗。(张成安、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