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入云端 ;远,远在天边 。天地已融进灵魂,就像晶莹的雪山一尘不染――这就是迭部的真实写照。
迭部――这方神奇的土地,曾经似乎被人遗忘了,而她,却在被人“遗忘”时间里,自我丰腴,兀自美丽。若说她是一女子,她定是倾国倾城,仪态万千,清艳脱俗;若言他是一男子,他必然顶天立地,伟岸挺拔,仪表堂堂。
措美峰、扎尕那、虎头山……巍然屹立,山山生情,峰峰相望。日始,云雾缭绕,于晨辉中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时而行、时而草……雾尽,磅礴傲岸便成为永恒的主题,让生命张扬豪迈,演绎传奇。峰下,森林葱郁,村庄错落,层次分明,宛如仙境。“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迭部――你不仅是画界高手、高原歌者,你还是名符其实的文坛巨匠,遗世独立却又能在孤清里妙笔生花,字里行间,无不流淌迭山儿女智慧、深情与豪爽。林下,草清香,花芬芳,蝶流连,舞翩跹。阳光亲吻着每一瓣花蕊,花瓣亲吻着每一滴露珠,露珠亲吻每一寸土地。仰卧于花草间,我同花瓣一起张扬着幸福的笑脸。
走进草原,天幕似蓝色的绸缎,草原如绿色的绒毯。汉子似马剽悍,女人如羊温顺,也许一个眼神,也许一支山歌,也许轻轻地一扬鞭,就放牧了彼此的一生――汉子骑着马,掠过葱郁的草原,跑成了风。女子躲在星夜的背面,静静地等着,像一棵草,早已习惯了枯荣……这多情的土地,生长着多情的儿女,惺惺相惜,生生相守,世世相携。他们放牧着牛羊,也放牧着生活,每一处足迹都承载岁月的风雨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走进村庄,每一座寺院,每一柱经筒,每一个玛尼轮,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跟随教徒的脚步,吱嘎吱嘎,经筒转起来,转出轮回,转出功德,转出安乐,转出藏族儿女对生命敬畏,对佛的虔诚。酥油灯,日日夜夜,永不熄灭,只为守护着这高山厚土的祥和安宁。成串的经幡悬挂于树枝间、桥头边、山洞口、缆索上……飘荡摇曳,它们犹如向着天空自由生长的藤蔓,连接着大地与苍穹,把迭山儿女对苍生的祈祷与祝福频频传送。
走进我远方的家――白云新村,我成长路上避风的港湾。曾经,无论季节深浅,无论光阴明暗,我都笑着,同你一起浓墨重彩地挥洒生命的诗。晨风初起时,那随风而来的,是松涛,是鸟鸣,是天籁。夕阳西下时,落日余辉合着飘动的经幡在吊桥上写意黄昏,那种从唐诗宋词中漫溢开去的高远,那种由落霞和孤鸳妆饰过的长天景色都一一呈现。我满心欢喜地问:是谁把落霞丢在了江里,旋成了风景;是谁把风景丢在了我的梦中,泛起一圈圈的涟漪……白龙江畔,草木丰茂,蒹葭苍苍,白鹭栖息,安宁地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心灵得以滋养。如今白云新村旧貌换新颜,迭林人的精神面貌不断改观,在节日的鼓韵里,在沸腾的锅庄里都能看到他们跃动的身影。迭林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的精神像一面面旗帜飘扬在高山丛林中,保山常青,护水常绿。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遇见”,你就是我生命途中必须的遇见――迭部。初相逢,你给予我的是无处可逃的孤单和一种永远也不可能习惯、适应苦闷情绪,曾以为我这一生只能像孤狼一样浪迹于荒野,但性格中的倔强和坚强让我站起来选择了逆风而行。十六年的风风雨雨,十六年的唇齿相依,十六年的命运相系,迭部已长进我的骨髓里,成就了我的成长。
如今我翻越千山万水,朝圣般跋涉地去见你,只为我那份难舍的情意和深深的眷恋。你永远都像雕像般矗立在我的脑海里,让我用炽热的、感激的情怀膜拜你……短暂的相聚后又是长久的别离。再见,迭部!等着我,迭部!等我沽酒归来,与你在青山绿水间,醉意相逢。(刘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