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的安全如何保障?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3-05-14 浏览量:

   

  

 —参加幼儿园家长会有感

   

  前天去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参加家长会。这是一所非常出色的幼儿园,代表着我所在的这座内陆城市幼儿教育的较高水平,参加这里的家长会,每次都会带给我很深的触动。

  儿子的老师也极其出色,不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心理的健康,关注孩子的现状和常规的发展,而且更加关注孩子性格的养成、习惯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这些常常让我为儿子暗自庆幸,庆幸他小小年纪刚刚走出家门就有如此的好运。

  来到幼儿园,首先倾听了一番针对大班孩子的幼教理念和具体建议,感觉受益匪浅。然后来到孩子班上观摩他们的安全教育课。这是一堂精心准备和组织的课,孩子们兴致盎然,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我们坐在后排的家长们也深受感染,孩子们真是可爱,各个都是了不起的天才。

  在这堂课的内容中,有一个对孩子善意的提醒,老师先放了一段录像,片子中有一个女孩独自在家,一位陌生人在外面敲门。老师紧接着给孩子们一个问题:“给不给陌生人开门?”,孩子们开动他们的小脑袋瓜想了起来,很快在叽叽喳喳的讨论声中,他们达成了共识:不能开!这个内容很好,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也提高了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无疑是必要的、必需的,是孩子们幼小的身躯和心灵所能做到的很不容易的事情,也是身为教育者应该告诉孩子的。老师们用心良苦,孩子们不负众望,课程的效果很好。

  我却想起了另外一件事。今年四月初同好友相约去爬山,好友也带了自己的孩子,两个孩子相差不过十天。我是极爱孩子的人,用我妻子的话说,“平时持重,一看见小孩则变得妖里妖气,说话嗲声嗲气”,见了好友的孩子,又和自己的同年,自然更加热情,问寒问暖。没想到,那孩子却非常警觉,一起玩了半天却始终不敢跟别人稍稍靠近,到中午时孩子疲惫不堪,便早早回家去睡午觉了。后来跟他爸爸聊起来,才明白其中就里。原来家人时常告诉孩子“绝不可以跟着陌生人走,这些坏人一般都会骗你说他是爸爸妈妈的同学或好朋友”,我这才明白,原来那天在那可爱的孩子眼里,我和我的其人都一样可怕,是会把他从妈妈怀抱里偷走的可疑人物,因为我们都是他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教孩子从小学会保护自己,他的父母无疑是对的;孩子谨记父训母训,自然也是对的;我等见了好友的孩子表示关爱和热情,自然也是对的。但是整件事情却让人感觉遗憾,我也私下为那孩子叫屈,六岁的他当天竟要防范五六位“疑似”坏人,能不累吗?难怪他得早早回家睡觉呢,那天的他实在是心力交瘁啊!

  今天的父母和老师其实十分无奈,为了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我们告诉孩子要学会提防,学会分辨,这些于成人尚且困难,于幼小的孩子则难上加难。坏人不曾在脸上写字,也没有明显的体格特征,与好人长得并无不同,而且坏人还会七十二般变化,今天很熟悉的长辈或许明天就会成为坏人,坏人用的办法和好人用的办法竟也一模一样,用好吃的、好玩的东西来跟孩子交朋友…唉!听大人讲来他们一定已经头晕,用于实战时还得先克服人与生俱来的畏难和恐惧心理,这就更加麻烦了,孩子们怎么办?

  谁是安全的,完全可以信赖的呢?父母、老师、近亲,除此则很难再框定,甚至近邻也不敢包括其中。而伴随生育率降低,孩子们的近亲将越来越少,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信赖的人也越来越少,因为城市里出生成长的他们没有亲兄弟姐妹,手足亲情无从享受,他们的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也会越来越少,他们幼小的情感除了少得可怜的几个人将无处依托!做为成年人,我们在告诉他们“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的正确知识的同时,其实也禁锢了一部分他们的勇气和笑对人生的乐观,因为他们被迫太早地学会了戒备他人,也就太早地失去了一些本该属于这个年龄的快乐,因为相信别人远比戒备他人轻松、快乐和幸福!无能的我们这些成人啊,我们也失去了相应的很多快乐,我们不能再奢望在公交车上友善地与邻座的孩子微笑闲聊,那会让他幼小的心灵更增加负担,又是一个潜在的坏人坐在了身旁,没准是个人贩子,也可能是盗窃团伙中的一个帮凶!我们也不必再在长途车上热情地拿出自己的食物和对面的旅伴分享了,也许这是他的第一次单独出行,他早已获得了丰富的安全常识,况且车上的广播正在播呢,听吧,“不要吃陌生人的食物,尤其不要喝陌生人的饮料”,因为你热情奉献的食物可能已被放了蒙汉药,如果你是男人你要在麻醉她之后劫财,如果你是女人则可能还要劫色。识趣吧!于是我们面对陌生人时更多的表情其实是没有表情,这是彼此可以接受的最能给人安全感的表情!我们带着孩子去购物时,货币的来回中哪个人不会检查一下手里的几张纸的真假呢?人人都如此可疑,信任的危机无处不在。

  能给孩子们安全感的人越来越少,能让他们感到安全的场所呢?其实也是少之又少!我们时时在告诉他们要提防这、提防那,却很难告诉他们在哪里是十分安全的,是完全可以放松的。比如,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不能在马路上或有车的地方追逐嬉戏,因为驾驶车辆的人不会在见到你们时放慢车速或是停车;不能在人多的地方踢足球打篮球或排球,不小心打疼别人的话你们可能会受到侵害;不能踩草坪绿地,因为北方的草坪绿地很娇嫩;不能无意破坏公私财物;打破别人家玻璃或是路灯都会有很多后患;看到别人遛着越来越多的狗,不能逗那些宠物玩,狗会传播狂犬病,狗的主人还可能会无理取闹…那么,他们该去哪里玩?操场?在学校或幼儿园可以,在家就不行,我国当前并没有像新加坡那样的“小区内的公共用地应有适当比例和面积让孩子玩耍”的硬性规定,孩子们被迫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生活着,我们的建筑又很少有特色和美感,充其量只是在满足实用功能,仅供人们居住而已。首都北京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竟也被一位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评论为:“凝聚着近几十年来的所有失败”,其他地方的可想而知。我们的孩子们靠什么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丰富他们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智慧呢?想想孩子们实在是可怜!想想父母们实在是无能!

  我又想起了极其相似的另外两件事情,都在我带孩子下楼玩的时候发生,也在两个类似的情境。原先我住在单位的家属院里,周围接触最多的是单位里的熟人,儿子的玩伴自然绝大部分是这些人的后代,这些孩子各个天分很高,资质超群,父母悉心培养,智力开发自然不会滞后,孩子们出来玩时,也必然衣着鲜亮,外表洁净清新。但是幼小孩子之间的交往往往比较艰难,合作更加鲜见,助人行为则极其罕见。有一次在院里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群“异类”,这些孩子几乎个个衣着不够整洁,脸蛋不够干净,女孩子的辫子不够整齐,男孩子的鞋带没有系紧,他们在健身器材上玩得十分尽兴,我儿子因为体弱,运动欠缺,看着这些哥哥姐姐“表演”,当然只敢观望,小脑袋里估计根本没敢想参与他们的游戏。但是有个六七岁的女孩发现了我儿子,她跑过来伸出脏兮兮的小手,拉起我儿子的手就走,带他上了一部健身器材,保护着他玩耍。儿子在这高待遇下喜不自禁,继而提出了更多的合作要求,小女孩一人无法完成,便高声叫来其他的同伴,他们小心翼翼的保护着我儿子玩了很久,呵护的程度竟丝毫不亚于我这做父亲的。

  后来搬家至一个新开发的小区,这里聚居着五湖四海的人,小区里也有很多健身器材,儿子也经常在那里玩,一般情况下情形与在原来的院子里并无二致。有一天,附近城中村的一群孩子跑来玩,情况便突然发生了变化,戏剧性的效果与上一段类似,不过享受高待遇的孩子换成了一位比我儿子更小的孩子。

  我常常想起这两件事,我也常常期望这只是个别现象,因为我总觉得自己周围的很多孩子都外表洁净,内心冷漠,这样的主观感受让我不寒而栗。如果是真的,只能说是我们教育的失当,孩子们在太多的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的安全知识灌输下长大,太多的戒备让他们在潜意识中其实不敢靠近他人,为了避免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危险,孩子们要获得安全感就需要和别人保持距离,而这距离足可以让所有的成人抱头痛哭。

  我们这个社会关注孩子教育的程度可以说是空前的,我们期望孩子成材的心情迫切的程度也是空前的,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学识渊博”的人,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培养出更有爱心的孩子?当然,他们有“大爱”,他们很小就知道要爱护地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但是如果他们在看到身边的弱小者需要帮助或扶持时却只是冷眼旁观,如果他们不屑于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和抱孩子的妇女让座,他们的“大爱”又将依托何处?

  放眼望去,世界如此广袤无垠,人心其实可以比世界更加广阔,快乐原本可以无边无垠,而我们可爱至极又可怜至极的孩子们啊,无能的父辈什么时候才能底气十足地跟你们说“相信别人,你会快乐”,“去玩吧!很安全”?

                                                      张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