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李世勋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俗话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华东师大国培中心培训进修时,有一位教育专家提出了这样一个教师评价观点:“一流的教师教人,二流的教师教书,三流的教师教应试”。只有一流的教师教人才能称得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二流的教师教书充其量是一个教书匠,三流的教师教应试是祸国殃民。简单易懂的三句话,讲出了先育人,后教书的厚重道理,充分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的目标和基本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基础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忽然现象。中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情感意志尚未成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好奇心和好胜心,在学习上不甘示弱落后,在生活上易攀比,在情绪上比较敏感,正面的鼓励和表扬及影响就会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反应,一旦受到威胁或伤害,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愤怒,并有悲观、畏难,甚至会出现不理智的现象和行为,上课不认真听讲,惹是生非,影响班级的正常秩序。那么怎样使一个学生在思想、道德、心理、学习上健康的成长,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风范,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一生追求的事业和教育教学艺术,也是一个教师的职责和根本任务,如何科学的,适度的把握好批评教育学生这一重要环节呢?我想应该注重下面几个方面。
1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师批评教育学生的出发点,也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础和保障。老师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你的慈爱与关怀。一个人从小时起,首先得到的是父母的爱,当他进入学校后,往往把父母的爱和思想感情、期望和要求迁移到教师身上,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所以只有深深地爱学生,才能激励学生健康的成长、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当然热爱学生需要理智,不偏爱,不溺爱,对出现的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屡教屡犯时,教师不能出现急躁情绪,一定要循循善诱,耐心开导,要相信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2 了解学生错因,掌握学生心理,有的放矢,注重教育的实效性
学生不遵守纪律,予以批评教育是教师的职责,作为一名教师,当学生出现过错时,首先一定要了解学生过错的前因后果,要针对性的做好调查,掌握确切情况,弄清事情的本来面目,分清是非,绝不能偏听偏信,既不夸张,也不失察,批评教育有理有据,既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评价,这样才会产生针对性的批评教育效果。俗话说:一把钥匙一把锁。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及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受到的教育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在个性特点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活泼开朗,有的腼腆内向;有的勇敢大胆,有的懦弱胆小:有的认真仔细,有的粗心大意。教师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教育效果。
3 要创设合适的教育批评环境,营造良好的沟通交流氛围
批评教育学生脱离不了合适的批评教育环境和良好的沟通交流氛围,教师既要考虑自己的身份和威信,又要考虑学生的自尊和虚荣,如果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不分时间和场合,不仅不会被学生接受,反而易造成学生的反感和叛逆,能个别批评的绝不公开批评,能和学生讨论交流解决的,绝不用简单的训斥方式,能使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绝不用单一的开导方式。只有师生待之以诚,消除彼此的存疑心理,创造一种彼此容纳、情感沟通良好的氛围,才能把批评教育的目的引到正确的航向上来,达到良好的批评教育效果。
4 语言注重技巧,力求婉转,使学生容易接受
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时,语言对批评教育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语言要有亲和力,语言要客观公正,语言要言简意赅,语言要因人而异”四个环节。首先,学生易犯错,害怕教师批评,一定存在恐惧心理,不易于教师交流沟通,因此,教师要用平等的态度和对话方式,热情爱护的语气,推心置腹的语言交流,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他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老师的话语字字入耳,句句入心。才能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进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自我。批评语言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批评教育学生对事不对人,论理不论人,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既不夸大其词,故弄玄虚,也不轻描淡写,放纵姑息,语言要贴切学生心理,贴近实际,少讲大道理,少说空话套话,用拉家常的方式,坚持以理服人,力求学生心悦诚服。另外,批评交流时,教师要力求语言精练,言简意赅,防止絮絮叨叨,拖泥带水,没主题,没完没了,引起学生的厌烦,甚至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最后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时,要求语言一定要因人而异,要考虑心理差异,灵活组织语言,突出语言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娓娓而谈,触机而发,力求婉转,便于接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要从情感入手,只有真诚的情感,学生才会有“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的接受老师的教诲。作为教师要有慈爱之心,襄扶之意,使学生在教诲中得到关爱和温暖,才能释放心头的结於和疑惑及偏见。才能体会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道理。有的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旗帜鲜明,却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关键是没掌握学生心理,缺乏批评学生的诀窍,缺乏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没有真正理解通情达理的重要性,人都是有感情的,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应从尊重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和风细雨般的教诲,不能以成见看人,要以理服人方可达到满意的教育效果。
6批评教育要信任学生,以鼓励为主
心理学实验证明,一个人经过激励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激励前的三至四倍。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教育有效的基本保障,如果师生之间缺乏最起码的理解和信任,往往批评教育是以不愉快而告终,更谈不上教育效果。有些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时往往缺乏耐心和信心,心情急躁,或态度粗暴,惯用严厉指责,或讽刺挖苦,甚至辱骂体罚学生方式,语言、表情表现出了对学生的不信任和失望,把学生推向了对立面,甚至激怒学生,使之做出不理智的行动,失去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丧失自信心,导致今后一蹶不振。对出现错误的同学,应给他们改正错误,重塑自我的机会,在批评教育过程中多发现学生优点,多鼓励学生,会更容易帮助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点燃学生内心希望之火,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以回报教师的关心和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