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采聚焦

热血催生遍野绿 筑梦荒山换新颜

“博峪河管护中心的森林面积增长了25.13%,人工林面积增长了214.03%,森林蓄积量增长了15.18%,森林覆盖率增长了9.03个百分点……”这组数据,是杨建业在担任甘肃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造林科科长16年间,用辛勤汗水换来的一串闪光的数字。

30年来,凭着对林业事业的无限热爱和艰苦奋斗、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务林人精神,他与同事们一道,造就了如今林区的绿色家底。

造林绿化的“精业家”

林区一线艰苦的工作环境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杨建业当时参加工作的博峪林场地处条件艰苦的藏族地区,那里海拔高,空气稀薄,物质匮乏,住的是四面透风潮湿的油毡木板房,但他没有因林区恶劣的环境而退缩,毅然决然地留在林区,走进茫茫林海,用满腔热血积极投身绿色事业。由于他工作认真踏实,吃苦耐劳,表现突出,很快从采运技术员走上了管理岗位,随后组织提拔他先后担任白水江林业局(现为甘肃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造林科副科长、科长等职务。

在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他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绿色事业建设中。为抓好造林工作,确保造林质量,他从强化管理入手,提出了“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原则,根据辖区造林地的立地和作业条件差的实际,灵活确定整地方式和整地时间,开创性地探索出“深、牢、平、松、宽、密”的整地要求和“舒、深、实、稳”的栽植技术,并充分应用林业科技成果和造林适用技术,分析树种的习性、抗逆性和生根难易程度,采用ABT生根粉浸根、蘸浆套袋、薄膜覆盖、截干造林等科技手段,大大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在工程管理上,他提出领导分片负责,现场员跟班作业的管理模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他带领技术人员亲临现场,巡回检查指导,现场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现场推广造林技术,保证了造林绿化质量。多年来,他以身作则,忍受着自己患有腰椎病长时间行走带来的痛苦,穿梭在林区复杂的地形地貌中。为跟进每一个施工环节,他带领相关技术人员越高山、顶烈日、冒风雪,饿了啃一口干馒头,渴了喝一口山泉水,累了在林间席地而坐休息一会儿。为确保造林质量,他的足迹踏遍了100多万亩林区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沟系和每一个小班,就这样,久而久之成了林区的“活地图”。

自1998年天保工程启动以来,在他组织管理实施下,共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24.35万亩,封山育林48.03万亩,模拟飞播造林5.17万亩,森林抚育38.8万亩,工程建设质量全部达到国家验收标准。他还积极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平均每年义务植树达1.4万株以上,22年来总计达29.2万余株。

助农增收的“领路人”

随着天保工程不断推进,公益林建设中的林农、林牧矛盾日渐凸显,特别是天保工程初期造林绿化工作受到当地村社阻挠,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群众就造林工作寻衅干扰,苗木栽植后被拔除和牛羊啃食现象时有发生。在造林地块落实难、管护难的窘境下,杨建业白天黑夜走村串户,耐心地与村民协调沟通,协商解决方案。面对部分群众的刁难,他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苦口婆心宣传国家造林绿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解开了百姓心中一个个“结”,极大提高了群众支持造林工作的积极性,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最终,他创造性地探索出“林地联合造林、生态经济双赢”的新模式,妥善解决了造林地块落实难问题。先后采用核桃、花椒、漆树、杜仲、香椿等10多种经济树种,在林区群众弃耕地和荒山荒坡造林,使“大地增绿,农民增收”变成现实。如今,通过他的不断努力,企地联合造林取得了初步成效,栽植的经济树种已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树”,同时这些经济林木也成为造林绿化先锋树种,产生着巨大的生态效益。

2011年白水江林业局在会宁县新建了白塬林场,由于该林场辖区海拔较高,年均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气候干旱、土壤瘠薄,造林难度非常大。为此,他经常深入造林现场检查指导、示范讲解和进行试验,破解施工技术难题,总结出在当地立地条件下整地时间、方式、方法,苗木选择与质量要求、栽植方法与技术技巧等造林成功的关键技术,后大力推广应用。从目前造林效果看,不论是工程实施质量,还是成活率、保存率,都达到人工造林相关标准。造林综合实绩在2017年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

科学管理的“排头兵”

杨建业为林区造林绿化事业呕心沥血、任劳任怨,几乎把一切时间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工作。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与四川省毗邻的白水江林业局也遭受前所未有的灾害损失,就在他和单位同事一道开展震后救灾的艰难时刻,通渭老家传来父亲检查出癌症住院的消息,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中途他向单位领导请假回家探望了一次,本想陪伴父亲走完生命最后一段历程,但由于单位工作繁忙,他便匆匆赶回了单位。就在他离开家乡不久,父亲便去世了,连最后一眼都没能见到。虽说自古忠孝两难全,但他却认为,一个人只有把对父母不孝的自责埋藏心底,做到对当前单位的忠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他根据林区实际,先后开展完成了“白水江林区造林树种选择试验”“干旱山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途径及方法”等项目造林绿化技术研究,并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和推广。由他参与完成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白水江林业局实施方案》,获2001年陇南地区(陇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面对优异的工作成绩,他总是抱有一颗平常心,不骄不躁,一如既往,努力工作。

为满足林区造林绿化“封飞并举、乔灌结合”,大力营造混交林的需要,1999年他在对局内种植和局外市场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改扩建苗木种植基地”的构想,在对原局蜂园子、阿路沟苗圃加强以土、肥、水为中心的管理基础上,利用原花庄坝中楞料场闲置土地,新建苗圃412亩。其间,拉运黄土、腐殖质土近20万立方米,修建水渠4000多米、围墙4720米,建成了规划整齐、圃容美观、管网齐全,灌排畅通的一流苗圃基地,使苗木培育由过去单一的云杉发展到拥有落叶松、油松、桦树、华山松、侧柏、香樟、女贞等20多个树种,丰富了育苗品种,满足了造林用苗和周边市县绿化用苗需要,累计出圃苗木6246万株,为林区内外造林绿化提供了苗木保障。

热血催生遍野绿,筑梦荒山换新颜。在浩瀚的林海中,如果用“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来评价他,也许是对他人生的最好诠释。如今,为了林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他依然默默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