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产品监测评估及绿色核算”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国新出发〔2021〕20号)的通知中农业科学部分规划出版的系列丛书,主要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监测与评估方法学研究、山水林田湖草长期野外观测数据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专著、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产品绿色核算与碳中和评估研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监测区划布局与技术研究成果等。系列丛书旨在向读者展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产品监测评估及绿色核算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进一步深入认识山水林田湖草在我国“碳中和”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把“绿水青山价值多少金山银山”这笔账算得清清楚楚。

近日,“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产品监测评估及绿色核算”系列丛书第四十一卷《甘肃省白龙江生态空间绿色核算与碳中和评估》已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对白龙江生态空间(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生态产品全指标、全周期、全口径的评估。


甘肃省白龙江林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岷山山脉的白龙江和洮河两大河流上游,属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地区,其大部分经营区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的舟曲、迭部、卓尼、临潭、合作市及陇南地区的武都、文县境内,是全国九大重点林区之一。林区内山峦起伏、高寒潮湿、气候多变,相对高差大,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白龙江林区是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区域,也是长江上游与黄河上中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和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绿色屏障,更是甘肃这样一个深处内陆、干旱少林省份不可多得的“绿色宝库”。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白龙江保护中心)各级组织大规模开展国土造林绿化,全方位落实森林资源管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保护与发展并举,认真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林区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森林资源总量显著增加,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有效遏制。一些干旱的山谷地区小气候持续改善,空气湿度和降水量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野生动植物种类种群和数量大幅增加。
为更好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念和“3060”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白龙江保护中心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共同开展了甘肃省白龙江生态空间生态产品及森林全口径碳中和核算研究。本专著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为白龙江生态空间生态连清技术体系。白龙江生态空间生态产品核算以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为依托,基于白龙江保护中心森林、湿地、草地资源调查更新数据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对接融合得到的资源数据,结合其森林、湿地、草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38582—2020)、林业行业标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LY/T 2899—2017)以及《草原生态价值评估技术规范》(LY/T 3321—2022)为依据,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按照支持服务、调节服务、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四大服务类别进行绿色核算。

白龙江生态空间生态产品连续观测与清查体系

白龙江生态空间生态产品核算指标体系
第二章为白龙江生态空间资源概况。主要从数量状况、空间格局、生态系统质量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对白龙江生态空间(森林、湿地、草地)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白龙江生态空间森林、草地、湿地资源空间分布
第三章为白龙江生态空间生态产品物质量评估。白龙江生态空间生态产品物质量分别为固土量(保育土壤、减少土壤侵蚀和减少泥沙淤积)3085.95万吨/年、保肥量269.13万吨/年、调节水量(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12.39亿立方米/年、固碳量147.38万吨/年、吸收气体污染物(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6274.44万千克/年。
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产品物质量评估结果

草地生态系统生态产品物质量评估结果


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产品物质量评估结果

第四章为白龙江生态空间生态产品价值量评估。白龙江生态空间生态产品总价值量为479.06亿元/年,其中,森林、草地、湿地生态系统价值量分别占总价值的82.61%,16.69%,0.70%;调节服务、供给服务、支持服务、文化服务分别占总价值的58.28%、18.98%、22.63%、0.11%。
白龙江生态空间四大服务核算结果


白龙江生态空间“绿色四库”价值量空间分布

白龙江生态空间生态产品价值空间分布
第五章为白龙江生态空间森林全口径碳中和。包括森林全口径碳中和理念提出、森林全口径碳中和评估结果。根据森林全口径碳汇理论及评估方法学得到白龙江生态空间森林全口径碳汇量为129.21万吨/年。其中,乔木林碳汇量为107.70万吨/年,占森林全口径碳汇量的比重为83.35%。森林全口径碳汇折合成二氧化碳量为473.77万吨/年,相当于陇南市和甘南州碳排放量的1.05倍,这表明森林资源显著发挥了绿色碳中和作用。

白龙江保护中心森林全口径碳中和作用
第六章为白龙江生态空间生态产品价值化实现。包括生态产品价值化实现理论、生态产品价值化实现路径设计、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和生态产品价值化实现路径及案例分析四部分内容。其中,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方面,白龙江保护中心应充分发挥其生态区域特色,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产业化、生态权益交易、生态载体溢价等方面寻求突破。
本书以直观的货币形式呈现了白龙江各类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的生态产品价值,用翔实的数据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证明林区对“绿水青山”的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扩大了“金山银山”体量、提升了林区碳中和能力以及区域生态承载力和森林“四库”功能,为白龙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战略的实施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对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生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