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自然资源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自然资源部着力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通过7年不懈努力,完成了空间规划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已基本形成。
自然资源部牵头编制完成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已于2022年10月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结合《纲要》编制,自然资源部完成了全国“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划定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陆域和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遏止城镇无序蔓延,加强城镇开发边界内部城镇空间功能结构优化,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同时,推进重要区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京津冀、黄河流域的国土空间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实施,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土空间规划已进入报批阶段,中部地区等区域正在加快编制。部分超大特大城市正在结合实际开展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
自然资源部持续完善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监督。全国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基本批复完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这个“1”的基础上,各层级统筹和综合平衡各行业专项规划空间需求,形成“1+N”的工作格局。最近,自然资源部正在重点推进耕地保护、国土绿化等自然资源领域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一张图”上统筹协调耕林关系,消除矛盾,探索存量地区、新区、乡村地区、自然保护地、海域海岛等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详细规划,特别是城市存量空间盘活优化的详细规划编制方法,加强规划与土地政策融合创新,服务城市更新实施运营维护,更好适应市场环境的需要。同时,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促进从“静态管理”到“智慧治理”。
当天的新闻发布会还解读了新修订的《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新版《规程》已于日前印发施行。此次修订,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精神需要,满足动态完善规划、国土空间治理“数智化”转型的需要。
新版《规程》重点围绕提高城市的宜居性、韧性和智慧水平,调整完善了评估指标和评估重点,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比如,把“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评估提级为各城市的必选动作,分项对人均公园绿地、自然文化遗产数量等开展定期体检评估,引导城市及时补齐短板,促进各类设施供给充分、布局优化,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吴兆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