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落实习近平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02-28 浏览量:

本报记者 陈沸宇 吴 勇 张 枨

 

  80.6%

  内蒙古稀土转化率和煤炭转化率分别达80.6%和38.4%。2018年,内蒙古退出煤炭产能22处、1110万吨。

  23.5万

  2018年,内蒙古全区实现减贫2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6%。

 

  “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2018年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

  一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上下牢记总书记“三个扎实”的殷殷嘱托,开启经济转型发展、脱贫攻坚、民族团结的新征程,让“模范自治区”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挖土卖土”成过去

  煤炭转化攀新高

  “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开出良方。

  前不久召开的内蒙古两会上,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内蒙古稀土转化率和煤炭转化率分别达80.6%和38.4%。在以稀土、煤炭等资源丰富著称的内蒙古,“挖土卖土”的传统发展方式正在成为过去,煤炭就地转化率攀上新高度。

  包头的稀土资源占全国的83.7%、全世界的38.7%。然而3年前,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仅有40%。而今变化深刻:稀土陶瓷釉产品色彩千变万化、美不胜收,绿色无毒的新型稀土印泥、颜料、口红等产品进入量产阶段,稀土钢材制成的高端轴承已得到市场认可……

  稀土原材料过去每吨不足万元,在国内加工成抛光材料,每吨可增值3万到5万元,出口到国外加工制成纳米级抛光液,销回国内售价达每吨300万元。前不久,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在纳米超光滑铈基抛光液关键技术上突破瓶颈,成功制备100纳米稀土抛光液。“改变了抛光液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价格每吨仅100多万元。”中心主任池建义说。

  目前,包头市稀土企业增加到134家,其中新材料、终端应用企业85家,形成开采、冶炼、研发、深加工、应用的产业体系。2018年,全市稀土产业实现产值138亿元,同比增长37%,初步形成稀土永磁、抛光、储氢、合金、催化等5条产业链。

  2018年,内蒙古退出煤炭产能22处、1110万吨,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一批大型煤炭转化项目相继上马:年产16亿立方米的汇能煤制天然气项目在鄂尔多斯开工建设;锡林郭勒盟至山东特高压通道项目首台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内蒙古煤电运一体化发展迈出新步伐;总投资600亿元的煤制烯烃项目——中天合创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投产……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内蒙古全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烈的紧迫感:包头重点搞稀土深加工,鄂尔多斯搞煤炭深加工,巴彦淖尔与锡林郭勒搞有机农牧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呼和浩特除大力发展乳业、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等传统产业外,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有政策支撑,更要有技术与资金的支撑,自治区正全力完善并强化这些支撑点。”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龚明珠说。

 

  健康扶贫有保障

  产业扶贫战犹酣

  “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瞄准贫困人口集中的乡(苏木)村(嘎查),重点解决好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医疗保障等问题。”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内蒙古精准发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内蒙古贫困人口脱贫的难点在解决好因病致贫问题。截至2017年底,全区因病、因残致贫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64%以上,涉及10.8万个家庭。自治区为群众织密健康保障网,拔掉因病致贫返贫的病根。

  2018年,内蒙古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优化内蒙古自治区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政策的通知》等10余项指导性政策文件。落实参保补贴政策,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全年共投入1.29亿元,实现参保补贴全覆盖。全面建立大病保障基金,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健康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保障基金“五重”保障制度。2018年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91.5%,医疗费用负担大幅减轻。

  内蒙古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2018年,中央、自治区、盟市和旗县累计投入产业发展、扶贫发展、对口帮扶资金155.99亿元,同比增长10.2%。积极培育肉羊、生猪、肉牛、家禽、饲料饲草、蔬菜、玉米、马铃薯等特色扶贫产业,促进贫困地区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2018年,实施农牧业产业扶贫项目7290个,较2017年增加275个,扶持贫困人口约61万人次。

  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去年全国两会上向总书记介绍村里近年来的变化。她说,一年来小庙子村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我们让贫困户参与桔梗去皮等手工劳动,送货上门、入户结算”,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党员+农户+贫困户”,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104人,现在只剩下15户34人未脱贫,预计今年全部脱贫。

  2018年,内蒙古全区实现减贫2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6%,10个国贫旗县、13个区贫旗县完成退出评估工作,有望摘帽退出。

 

  民族团结奏新曲

  边境稳固展新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第三小学有156名少数民族学生,学校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带领学生制作《鄂尔多斯婚礼》《五十六个民族》纸浆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版画,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手抄报、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蒙古族学校,蒙古族和汉族教师相互学习教育教学管理知识,蒙古族学生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生学习少数民族习俗和礼仪课程,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心田。

  去年全国两会结束后不久,自治区党委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对搞好自治区民族团结提出明确要求。自治区民委出台具体实施意见,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守望相助理念与创新载体方式等6个方面,对民族团结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要让各民族守望相助的理念在各族干部群众内心牢固树立。”内蒙古自治区民委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自治区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纳入自治区党委对盟市、厅局党建考核重点内容,纳入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纳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纳入各级党校培训计划,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的全过程。自治区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考核测评体系,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旗县(市、区)考核体系及考核手册(2018年版)》,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指标予以量化,使其成为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增进“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重要平台。

  在四子王旗江岸苏木,居住分散、点多线长。2018年,乌拉嘎查到苏木的17公里水泥路通了,还解决了300多人的吃水问题和100多户的用电问题。自幼生活在乌拉嘎查的蒙古族居民陶浩,见证了边境苏木的发展变迁,“美丽的草原是我们共同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