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贤彪:争让之间见襟怀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09 浏览量:

大千世界,“争”是常态。翱翔的雁阵,追逐的云彩,奔腾的骏马,拔节的禾苗,无不在“争”中表现自我、绽放美丽。与自然界万物相比,人类赋予“争”以更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一种“争”,它争出了工人阶级的志气,使我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外国人能行,我们为什么不行”是一种“争”,它争出了科技人员的豪气,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研发出了“两弹一星”;“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你们把沙丘治好”是一种“争”,它争出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正气,绿色屏障托举起不朽的丰碑。这种争是为国家争、为人民争,争在岗位、争在奉献,体现出了争的风采。

  与“争”相呼应的,是“让”。如果说“争”是风景,那么“让”就是境界。“让一让,六尺巷”,说的是清朝康熙年间宰相张英写信劝诫家人不与邻居争宅基地的故事;“瘦羊博士”,说的是东汉建武年间一位叫甄宇的博士,在朝廷赏赐给博士的羊中,抢先挑最小的羊从而感化众人的故事。这些人和事能够流传千百年,无不体现出“让”的魅力——让出了谦谦君子的风度,让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在共产党人的字典里,“争”的故事大气磅礴,催人奋进;“让”的故事感人至深,发人深省。1955年,许光达在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时,感到十分不安。他在给毛主席和党中央写的《降衔申请》中说:“高兴之余,惶惶难安。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静吗?……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予我上将军衔,另授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毛主席称许光达让衔是一面共产党人的明镜,映照出共产党人博大的胸襟、无私的情怀。

  大事难事看担当,争让之间见襟怀。争,是争取、争先、争光、力争上游;让,是退让、谦让、推让、力辞恳让。人生在世,很难做到事事清心寡欲、不争不让,关键是要明白争什么、让什么。无谓的争,未必会真得到,那些身陷囹圄的贪官,不正因为不懂得退让,毫无底线地争名夺利,才落得可悲的下场吗?只有正确地争,才能给人朝气、激情和力量;可敬地让,才能使人温暖、感动和醒悟。

  进入新时代,国家建设日新月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奋斗姿态呢?那就是大力提倡“争”的精神:工作争创一流,个人力争上游,群体百舸争流,危难面前争相前进,创新面前勇于竞争。唯此勇争、善争,方能成就集体的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争出事业蒸腾、动力强劲的发展局面。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航,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我们更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境界,弘扬“让”的美德:平日里,行车时让一让,排队时让一让,评功劳时让一让,获利益时让一让……而作为党员,更应劳苦之事争先,享乐之事让后;困难留给自己,方便让给别人。这种让,体现胸襟、彰显觉悟、赢得民心。这种让,表面看起来是失,实际上是得。让人一步天地宽,“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

  人生在世,学一点争与让的智慧,把握好争与让的天平,生活会更精彩,事业会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