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胡 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改革的总体目标、主攻方向、重点任务、方法路径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使改革方向更明确、动力更充足、路径更清晰、方法更科学,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彰显。
在经济建设领域,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有序,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在政治建设领域,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不断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在文化建设领域,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释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在社会建设领域,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积极推动民生领域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在党的建设领域,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明确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提出,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是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持续进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彰显,“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充分证明了“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就能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旺盛生机活力。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