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走振兴发展新路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0 浏览量: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吉林视察,要求我们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新路。两年来,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重托,着力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条振兴发展新路。事实证明,这条新路是推动经济结构、发展动力向更加优化、更加合理、更加高级阶段演进的必经之路;是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正确之路。“走出一条振兴发展新路”就像一盏“航标灯”,照亮和指引了发展的未来。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走出一条振兴发展新路,最要紧的就是做好质量、效益、结构、优势四篇文章。

  着力做好质量更高这篇文章

  增长动力转换是经济发展新常态重要的趋势性特征之一。提高发展质量关键在于把创新作为经济加速增长的发动机和动能转换的核心引擎,坚持“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一起抓,促进经济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型。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基础作用,实施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协同联动攻关,推动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争取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已成功落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增加到5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到20个。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国内首列全自主化地铁成功下线,“吉林一号”卫星等5颗在轨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在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和航天信息产业研发等方面进入了全国乃至世界先进行列。

  发挥创新的集聚效应。打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推动科技型“小巨人”企业不断涌现。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实体经济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也是提高发展质量的着力点。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引导企业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竞争力,形成独有的比较优势,培育更多的百年老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促进公平竞争。加快推进传统支柱优势产业改造升级,落实《中国制造2025吉林实施纲要》,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抢占实体经济新的制高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工业体系。

  着力做好效益更好这篇文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核心症结还是体制机制问题。要实现更好效益,就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释放发展潜力、谋求发展效益的治本之策,着力构建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大力推进便民服务改革,全面建立清单管理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升行政效率和质量,认真整治损害群众利益和市场公平的失信行为,推进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品牌。

  立足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中央企业改革与地方企业改革相结合,国有资本与非公有制资本相结合,增强活力与强化监管相结合,积极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加快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分类施策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断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资金政策、要素条件、体制机制等方面受到的制约,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日益浓厚,资本、人才等集聚效应充分显现,营造充满活力的经济生态。民生改善是衡量发展效益的重要坐标,更好的发展效益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升上。坚持把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指南针,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就业更加充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着力做好结构更优这篇文章

  把经济发展抓好,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针对工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的实际情况,必须咬紧牙关、忍住阵痛,坚持“加减乘除”一起做,奋力打破“结构胶着”,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的突破。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着力化解煤炭、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加快企业兼并重组。落实消化转化政策,下大力气解决粮食库存和商品住房库存。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加强企业债务杠杆约束,多渠道化解金融风险。加大减税、降费、降成本等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以优化产业结构层次为重点,推动老工业基地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大力推动支柱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瞄准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老字号”,加快技术更新改造和产能结构调整,推动传统支柱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瞄准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旅游等“原字号”,用“全产业链”思维深度开发,推动优势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瞄准光电信息、遥感卫星、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字号”,从资金、政策、机制等方面全方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继续打好服务业发展攻坚战,更多地向服务业要消费潜力、投资拉力、创新能力,以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加快向集约化、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突破口,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推动中东西“三大板块”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各具特色、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环境承载和谐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突出产业支撑,加快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主动对接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搞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实施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工程,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激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深入推进省级特色示范城镇建设,在抓好22个省级特色示范城镇建设基础上,再打造一批各具生态文化、历史风情、旅游休闲、产城融合、商贸物流、民族风貌等特色小城镇。

  着力做好优势充分释放这篇文章

  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充分释放传统的和新生的发展优势,加快吸引要素集聚、提升核心竞争力。

  充分释放老工业基地振兴优势。持续开展“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行动和春季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行动,把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和产业工人数量大、素质高的优势,与国家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一系列支持政策的红利紧密结合起来,加快体制机制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充分释放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优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争当全国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要求,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建设现代农业“三个体系”作为根本统领,优化农业产业格局,引导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豆米牌”,努力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充分释放沿边近海优势。建设“一带一路”向北开放枢纽,围绕打造“丝路吉林”大通道,加快珲春铁路口岸、圈河口岸跨境桥、“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等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向东开放和向南开放两翼齐飞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充分释放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重点抓好东部长白山林区生态系统修复,中部黑土地保护治理、西部河湖连通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冰雪旅游、森林生态旅游。积极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巩固“东有虎豹、西有白鹤”的生态地标。

  充分释放科教、人才、人文优势。加快推进高教强省、人才兴省建设,提升人才支撑发展的实力,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打造文化发展新格局,为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