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关于印发《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关于印发《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博峪河、迭部、阿夏、插岗梁、洮河管护中心: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中药材发展的战略规划,根据保护中心与省药投集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为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现将《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

                                                                                                                                                                                                                        2025年2月26日


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中药材发展的战略规划,不断拓展林下经济多样化发展路径,在前期深入调研和多地块试种的基础上,根据保护中心与省药投集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为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在白龙江林区以野生药用资源保护、驯化抚育以及适用性品种引进和培育等方式,积极引入先进种植技术和设备,推动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林下药材产业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推动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林下中药材种植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作为林下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共同推动优势资源、生产要素向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集聚。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原则,围绕“扩规模、优品种、提质量、增效益、强品牌、拓市场”目标任务,按照政策引导、市场主导、企业牵头、订制生产的发展思路,积极有序推动林区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不断提高专业化、精准化、系统化、市场化水平,增强适种中药材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供销能力,力争通过3-5年在白龙江林区建成3-5个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利用林地面积达1万亩以上,形成特色中药材种植体系和模式,有效激发林区中药材种植发展潜力和活力。

有序开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在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确保林地生态系统质量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不受破坏,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二是坚持市场主导,统一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标中药材行业和企业标准,进一步强化从业经营主体生产运营水平,加强内部统一引导和监督,不断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考虑气候条件、资源基础和环境承载力,优化结构布局,突出林区优势和特色品种。四是坚持改革创新、释放活力。坚守诚信原则,严格合同履约,明确产业全过程合作分工权责,以林区自有职工为主,积极吸纳当地林农参与,完善利益分配和联结机制。五是坚持久久为攻、善作善成。保持战略定力和发展耐性,科学规划,注重产业长期培育,推动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重点任务

立足白龙江林区的丰富物种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省药投集团和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在科技、人才、资源、产业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共同推进林下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主要任务:一是建设标准化的种植基地。各管护中心在所辖林地或苗圃地,根据中药材品种特性,选择确定种植甘肃道地中药材,与省药投集团中药材公司签定合作协议。二是制定种采收规范和管理标准。及时总结适种药材品种,完善中药材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管理流程;实施规范化种植与野生品种驯化抚育。三是共同建立野生药用种质资源圃。开展白龙江林区野生药用资源普查与收集,开展林下药材种植与野生资源保护等研究和技术攻关,积极争取科技创新研究项目资金。

       三、职责分工

      (一)甘肃药业集团中药材发展公司

一是负责制定林下中药材种植的科学规划;二是负责中药材在繁种、育苗、种植、采收全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并对种植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三是做好中药材种子种苗优选优育和推荐供货渠道;四是利用市场销售渠道优势,协助种植单位开展中药材统购统销与市场经营指导。

(二)白龙江保护中心产业处

一是负责统筹协调安排和制定下达年度种植计划,督促指导各管护中心围绕中药材种植进行资金筹措、基地建设、田间管理、药材采收、保鲜仓储等各项任务的有序开展;二是负责野生药用种植资源圃的建立,示范种植推广;三是负责林地管理和生态保护,确保合作项目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和林业保护要求,以及林地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


       四、实施内容

       (一)建立种植与养殖示范基地

       1.确定种植品种、种植区域与面积

根据林区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及基础设施现状,计划于2025年开始推进试验示范种植。首批计划试种中药材9种,利用林地总计424亩,其中262亩作为种植生产田、162亩建设育苗基地,包括山慈菇2亩、重楼2亩、淫羊藿70亩、羌活70亩、地榆10亩、党参155亩、白及15亩、柴胡50亩,大黄50亩,养殖林麝、蟾蜍等药用动物2类。初步分配为:博峪河管护中心共计4亩,山慈菇育苗基地2亩、重楼生产田2亩;迭部管护中心共计80亩,淫羊藿生产田10亩、羌活生产田20亩、柴胡生产田10亩、党参育苗基地40亩;插岗梁管护中心沙滩保护站共计255亩,羌活生产田40亩、党参生产田70亩、柴胡生产田30亩、白及生产田15亩、大黄育苗基地50亩,淫羊藿育苗基地50亩、并在沙滩林场林域谋划林麝、蟾蜍药用动物养殖;阿夏管护中心共计50亩,淫羊藿生产田10亩、羌活生产田10亩、柴胡生产田10亩、党参育苗基地20亩;洮河管护中心大峪林场共计35亩,地榆生产田10亩、党参生产田25亩。

2.有序推进种植计划落实。

各管护中心要科学规划,抽调专门力量,统一组织协调,合理规划种植区域与面积,在专业指导下精心选择适宜的中药材品种,确保其在特定林区、海拔和坡度条件下的最佳生长。充分利用森林可持续经营或森林抚育等生态项目实施,在符合种植条件的林地同步进行杂灌清理腾空林下空间,确保种植面积落实到地块。统一推广使用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有序种植、采收、加工管理,及时总结林下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模式,包括种子采集、繁殖方法、病虫害防治以及土壤管理等,合作共建林区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在实施过程中要从源头上科学谋划,注重筛选一批适应林下种植的轻简化机械化设备,加强良机、良地、良种、良艺配合,开展“以地适机”试点,切实提质增效。

       3.明确种植目标

各管护中心要强化不同品种中药材从种植、采收、仓储、初级加工到运输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参与完善和制定林区中药材种植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中药材质量溯源体系。要将示范种植基地作为林下中药材种植与养殖技术的展示窗口,既可实地操作与示范种植技术工艺,又能直观展示产品特性品相,有条件的可将有观赏价值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与乡村文旅有机结合,形成“产业+文旅”模式,推动林下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积累技术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种植产量和质量,带动林区职工与周边农户共同参与,不断提高林区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扩大林区中药材品牌影响力,推动产业链延伸,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开展中药材种植技能培训

针对各单位种植需求,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的技术合作,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由省药投集团负责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各种方式,对白龙江林区各单位种植人员开展专业种植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培训与现场实际操作指导相结合的模式,确保种植与养殖活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逐步提升各单位中药材种植养殖管理水平,提高药材产品产量和质量。此外,有针对性地加强中药材市场行情研判分析培训,增强市场竞争和品牌意识,逐步提升中药材产业拓展市场能力和水平,为林区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三)建立野生药用种质资源圃

由省药投专业公司指导,对林区野生药用资源进行系统性的普查、收集、保存、繁育,筛选出具有开发潜力的药用植物种类,共同建立野生药用种质资源圃。通过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品种选育,建立林区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为林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确保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安全,为后续的药材种植和推广提供坚实的种质基础。同时,资源圃还将作为科普教育研学和科研交流的平台,提升公众对林区中药材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四)实施林下中药材野生抚育及种养护技术研究

科学规划林区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方案,包括对林下中药材生长环境的优化、设立保护区、限制采摘量、实施生态修复、野生抚育技术的创新、种养护技术的改进以及对中药材生长周期的监控和管理等。同时,针对野生品种的驯化,开展系统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研究,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五)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通过不断强化林区内部上下高效协同,加大与省药投下属企业紧密对接,严格供销合同履约,通过订单采购方式形成“企业+基地+林场职工+林农”特色生产管理模式,引导产销衔接、以销定产,使外部销售企业与林区生产单位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推动林下中药材产业链优化完善,并不断拓展产品销售定向直供直销渠道,积极衔接参与全省实施的中药材“陇药出海”战略行动。

五、实施计划

2月-3月:确定2025年度各管护中心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详细确定具体区域的地块和面积大小,开展种植地块土地整理和配套设施建设,进行资金筹划;各管护中心平台公司与省药投中药材发展公司签订中药材供销合作协议。

3月-4月:完成对种植区域的土壤情况、种植条件全面考察,深入分析土壤的类型、肥力、排水性能等因素,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根据实际的种植面积,计算确定所需种子、种苗数量,完成种植材料采购计划(详情见下表),安排农作任务。

3月-6月:完成山慈菇2亩、重楼2亩、淫羊藿40亩、羌活70亩、地榆10亩、党参155亩、白及15亩、柴胡50亩以及大黄50亩种植任务。

6月-10月:各种基地田间维护,包括田间巡检、间苗定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启动野生药用资源普查与收集,建立野生药用种植资源圃;

10月-11月:完成淫羊藿70亩生产田建设;完成生产田药材进行采收、贮藏、产地加工;评估植物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养护措施,确保资源圃的可持续发展。

11月-12月:基地维护、种苗越冬管理,科研项目申报等工作。

六、组织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管护中心成立加快推进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重大事项。保护中心产业处等相关部门要研究实施助力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形成推进合力。各管护中心要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方案,完善保障措施。

(二)强化规划引领。各单位科学编制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把中药材种植产业与林区林产业发展规划相融合,与森林资源培育、森林可持续经营、推动乡村振兴产业衔接等相结合,合理确定发展模式、规模和方向,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向优势种植单位聚集倾斜。

(三)强化项目带动。谋划并建立林区中药材种植项目库,入库项目突出基地建设、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控、精深加工、科技服务、人才培训、品牌打造、市场销售等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关键环节,为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政策支持,申报林农项目资金补贴夯实基础。

(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林区优势资源发展产业的良好契机,对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的重要意义、政策支持、技术支撑、成功模式及典型经验要及时进行宣传推广,在全林区营造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主办单位:Copyright©2010 l白龙江林业管理局 Inc.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931-2158722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南滨河中路259号 邮政编码:730050
电子信箱:bljgzb@126.com 备案号:陇ICP备140014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