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概况
发布时间:2022-12-30       来源:办公室

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隶属于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县级建制,前身为白水江林业局,2019年3月,国有林场改革更名为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加挂白水江生态建设局牌子,2021年7月更名为甘肃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

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横跨甘、川两省的陇南、甘南、阿坝三市(州)的舟曲、文县、九寨沟三县。地理坐标为东径104°09′23″~104°32′40″,北纬33°03′18″~33°34′50″,东、北与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南与文县石鸡坝镇接壤,西与四川省的九寨沟保护区交界,南北长约58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绿色屏障。

保护区自然条件复杂多样,造就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据调查统计,区内分布有高等植物2000余种,常见的有659种,其中蕨类植物约16科29属85种,裸子植物约5科12属28种,被子植物96科292属54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红豆杉、水杉、独叶草等。本区分布有药用植物400余种,其中比较名贵的大宗药材主要有贝母、虫草、大黄、羌活、当归、党参、细辛、柴胡、枸杞、丹皮等。区内食用植物和菌类近300种,经常食用的有蕨菜、刺五加、黑木耳、香菇、羊肚菌、薇菜等,其中蕨菜、羊肚菌、黑木耳已能批量加工,植被分为8个植被型,38个群系;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脊椎动物5纲27目62科237种(亚种),占甘肃省脊椎动物总数的27.7%,国家级保护动物39种,国家一级保护的10种,二级保护的29种,有37种野生动物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资源公约》附录物种。

管护中心经营总面积137.57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20.82万亩,非林地面积16.75万亩。森林覆盖率49.10%,林木绿化率81.63%。林地面积中有林地61.95万亩,疏林地0.024万亩,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5.6万亩,其他灌木林44.75万亩,未成林造林地0.84万亩,苗圃地0.049万亩,无立木林地7.22万亩,宜林地0.32万亩,林业辅助生产用地0.067万亩。国有林地118.67万亩,集体林地2.15万亩。天然林98.2万亩,人工林15.01万亩 。

保护区总面积82.29万亩,占经营总面积的59.8%。其中:核心区29.23万亩,缓冲区29.35万亩,试验区23.71万亩。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及迁徙通道和珍稀野生动植物,是连接我国大熊猫野外最大种群C种群北部栖息地的重要走廊地带。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实行造管并举,在保护好原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1998年至2022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5.65万亩,封山育林49.53万亩,飞播造林5.2万亩,完成森林抚育41.8万亩。

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直属事业单位9个,均为科级建制,分别是博峪保护站、中路河保护站、森林草原消防队、安昌河木材检查站、干休所、机关事务站、种苗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林木良种培育站、卫生所;中心机关内设办公室、党委工作部、纪委办公室、工会办公室、人事科、规划财务科、保护监测科、科研宣教科、造林科、资源管理科、护林防火科、产业管理科、天保办、机关党总支 14个职能部门;甘肃省博峪河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产业单位8个,分别是文县白林新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文县花庄坝水电有限责任公司、水电服务中心、白林新城物业管理公司、白林宾馆、四川广元白水江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路河田园综合经营部、博峪田园综合经营部;中心党委下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11个。

保护区共建有森林资源管护所17个,瞭望台2座。其中,中路河保护站管护所10个,瞭望台1座,分别是松坪管护所、瓦房管护所、大海沟管护所、麦架沟管护所、通屯沟管护所、哈西沟管护所、花庄坝管护所、武胜沟管护所、张家沟管护所、安昌河管护所、松坪瞭望台;博峪保护站管护所7个,瞭望台1座。分别是曲玛管护所、蜂园子管护所、古当沟管护所、朱二郎管护所、阿路沟管护所、河坝管护所、岔路沟管护所、3393瞭望台。天保工程管护面积109.67万亩,其中中路河保护站49.43万亩,落实管护人员162名,博峪保护站60.24万亩,落实管护人员151名。

截止2023年6月底全中心在岗职工508人,其中:纳入事业单位管理386人(实名制管理157人,参照事业管理229人),企业人员122人;聘用季节性护林员31人,离退休人员655人。共有县处级干部5人(含退出领导职务1人);科级干部51人。全中心共有党员258名,其中:在职党员132名,离退休党员126名。

近年来,我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容站貌焕然一新,先后建设完成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和棚户区改造、天保工程管护站点建设项目、公租房建设项目、消防队营房建设项目、林区防火通道建设项目等。我中心依据区位优势、水资源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开发产业,初步形成了符合林区发展优势的房地产开发、小水电开发、森林康养旅游、宾馆经营、物业管理、房屋租赁、种苗培育、种养殖业等产业结构体系,并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