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康
2017年,我有幸参加甘肃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省级复查工作,被分到检查庆阳市的一组,同组的还有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和迭部县林业局的三位同仁。此次复查,检查单位多,持续时间长,开展工作的同时,了解学习了其他工程实施单位的成功经验,可谓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4月25日,核查培训班在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开班,开班仪式上,林业厅生态办谈克平主任、天保办王亚明副主任作了重要讲话,对本次省级检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并对纪律方面作了要求。 随后几天,我认真聆听了各位老师的精彩讲课,他们侃侃而谈,从理论技术层面和以往核查的经验等方面,对天保工程省级复查和公益林检查的一些技术标准和检查要求向我们做了详细清晰的讲解。此次培训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天时间,但对于我这个第一次参加核查的新手而言,可谓是打开了一扇门,点亮了一盏灯,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在平时的工作中,虽然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总结了一些工作经验,但即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老师们深入系统的讲授,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工作实践中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不论是在此次核查还是在今后的工作中,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感觉收获很大。
5月3日,我同核查组其他成员抵达庆阳市,开始了漫长而艰巨的核查工作。按照省厅的抽样结果,对庆阳市下辖的7县1区4个林业总场计12个单位的天保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复查,对2县2林业总场的生态效益补偿进行了核查。共计抽查17个乡镇51个行政村19个林场213个管护责任区。此次核查庆阳市,相对于其他市区和省直属单位,是任务量最大的,通过和核查组其他三位同仁的团结协作、克服困难,于7月3日完成核查工作,上报了成果。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庆阳市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本人于2008年借学校实习的机会在庆阳待过一段时间,当时对庆阳的感觉和描述黄土高原的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景象没什么两样,时隔近10年,再次踏上这片黄土地时,明显感觉到了变化,山变的更青了,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通过了解,这与天保工程是实施和庆阳市实施的苗林结合工程有关。据随行的庆阳市林业局天保办王主任介绍,全市约有宜林荒山730多万亩、弃耕地100万亩、无立木林地49.9万亩,这些都为全市进行苗林结合培育提供了广阔的土地资源。2013年秋,庆阳市提出每年利用宜林荒山实施苗林结合培育100万亩,到2020年,实现宜林荒山造林700万亩。这接近庆阳境内子午岭林区的面积。也就是说,庆阳市将利用7年时间,“再造一个子午岭”。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庆阳市出台了利用宜林荒山培育林木种苗产业的意见,明晰了经营主体对林木种苗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经营者既有造林育苗的义务,又有处置苗林、享受收益的权利。政策规定,在宜林荒山一亩地栽植440棵树,成林后可依规逐步间伐330棵,获得经济收益,保留110株作为生态公益林经营,享受国家公益林补贴。由于可以通过采挖大树补栽小树的方式保持循环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栽植苗林的积极性。听了王主任的介绍,我被这项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伟大工程有所震撼,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不仅极大地增强广大群众的绿化意识,营造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植树造林的良好氛围,也为群众建起了一个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为子孙留下了绿水青山。
造林绿化的同时,森林资源管护也是极为重要的,庆阳市为了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措施,最为典型的是庆阳市人大制定了《庆阳市禁牧条例》,经庆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常务会议于2017年5月4日通过,已由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于2017年6月8日批准,自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据说这是甘肃省所有市州里第一个颁布禁牧条例的,禁牧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庆阳市的森林管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保障。此次参加核查,印象最深刻就是华池林业总场的捕鼠工作,制定的捕鼠方案也非常的新颖,在检查管护站的时候,经常在站内看到一些自制的捕鼠工具,在核对护林员身份时,有的护林员才风尘仆仆的赶回管护站,经询问,他们是到自己的责任区安放捕鼠夹。在子午岭林区,中华鼢鼠危害极为严重,主要危害油松、华山松、落叶松、刺槐、杨树等树种的苗木及幼树,其中对油松的危害最严重,给林区的人工油松林造林成活和保存造成了严重威胁。对此,华池林业总场各林场都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年度防治方案、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组建了专门的防治队伍,坚持长期防治,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华池林业总场根据中华鼢鼠的危害习性总结出了“三结合五同步”的灭鼠方法,即常年与临时突击、专业队伍与群防群治、药物防治与器械捕杀相结合;灭鼠与整地、造林、补植、抚育、管护同步进行,为提高防治效果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年来华池林业总场将中华鼢鼠人工捕杀1万只作为一项硬指标下达给各场,林场给每个护林员下达了捕杀任务指标,明确地块、期限、面积、数量等。年终考核评定奖惩,超额完成的任务,林场每只25元进行回收,任务没有完成的每只罚25元,极大的调动了护林员捕打中华鼢鼠的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
目前,林业人最关注的是国有林场改革,这是关系到国有林场生存与发展的大事。2011年,庆阳市被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西部地区国有林场改革唯一试点市,分布在子午岭林区大大小小的47个国有林场列入改革试点范围,成为生态公益林场,按公益一类事业管理。可谓是甘肃省国有林场改革的“先驱”。据了解,确定为国有林场试点后,庆阳市国有全面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用人制度,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和人社部门核定的工资标准发放工资,据此次核查数据显示,2016年度庆阳市林业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02万元,管理体制理顺了,国有林场职工的收入提高了,极大的调动了国有林场职工投身林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为林区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管理体制是制约国有林场发展的“瓶颈”,白龙江林区是甘肃省最大的天然林分布区域,管理体制不顺问题长期制约着林区的和谐稳定发展,虽然在2009年省委、省政府将林区国有林场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但目前还未将单位纳入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人员未纳入事业编制,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国有林场主要依靠天保工程财政专项资金来维持,由于管理体制滞后,林场和职工享受不到事业单位同等待遇,工程投资标准未能实现动态管理,职工收入与当地工资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根本上解决国有林场和职工生产生活困难的局面还未完全实现,林区体制已成为制约林区发展稳定的最大障碍。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场职工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区稳定方面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在林区经济发展不景气,职工收入持续低下的情况下,自觉服从大局,坚守工作岗位,坚持不懈的为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做着默默无闻的奉献,随着物价和社会平均工资不断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林场职工的经济收入与当地职工收入相比差距很大。目前正处于国有林场改革关键时期,广大职工对国有林场改革有很大的期望,我相信,通过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和白龙江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林区的事业会蓬勃发展。
参加天保工程省级核查工作,可谓受益颇丰,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更激发了自己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今后,我会用自己的青春激情去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林区事业的发展增一块砖添一片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