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卫生 > 林业科技

林业科研

     我局现有林业科研机构一所,为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现有高级工程师5人,中级工程师10人,初级工程师1人;本科12人,专科1人,中专3人;主要工作成绩和获得的表彰:
1.木材生产方面。建所初期,正值白龙江林区木材生产高峰期,年产木材达40多万立方米,生产任务重,劳动强度大,木材单位成本高,为此,林科所围绕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减少木材损耗等,积极研究推广了索道集材新技术,先后完成了“KJ3架空索道杆式自动卸材装置”、“增式索道自动卸材钩”和“索道集材新技术在白龙江林区的推广应用”等课题,在白龙江林区37个生产工段应用后,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和水土流失,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为林区建设做出了贡献,成果因此获得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奖。
2.森林经营方面。建所以来,林科所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以营林为主”的林业建设方针,积极为营林造林、扩大森林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先后完成了“白龙江林区用材林基地建设技术示范”项目,荣获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白龙江林区人工云杉林第一次抚育间伐技术研究”项目,获得甘肃省陇南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白龙江林区杜鹃冷杉林皆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研究”项目,获得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海拔冷杉皆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标准”和“人工云杉用材林第一次抚育间伐技术标准”获得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还完成了“云杉育苗技术规程”和“人工云杉幼林立木材积表”等资料的编写,整理出版了“白龙江林区植物名录(初编、续编)。目前,“白龙江林区云、冷杉菌根化造林技术研究”、“白龙江林区中、高海拔山地造林技术试验示范”和“白龙江林区干旱半干旱河谷地带造林技术研究”等项目也即将完成。
3.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多年来,林区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一直突出森工生产、营林造林和森林保护这三大主题,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后,森林资源的保护成为重中之重,根据白龙江林区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采集各种病虫害标本,掌握了大量林业有害生物的第一手资料,先后完成了“白龙江林区云杉落针病综合治理研究”(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狭冠网蝽综合防治研究”(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白龙江、洮河林区苗圃地下害虫综合防治研究”(获甘肃省陇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云杉叶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获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林用杀虫(杀菌)系列烟剂的研制”等项目,成功地开发研制出了“白林Ⅰ号、白林Ⅱ号”两种烟剂配方,在林区累计推广防治面积达40多万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继承担了“白龙江林区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和“林木防啃技术试验推广”等工作,目前,“白龙江林区云、冷杉蛀干害虫综合防治研究”项目正在实施之中。
4. 营林作业设计方面。自白龙江林业调查规划院成立以来,为了使科研工作与林区生产实际相结合,更好地发挥林科所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先后承担了“河西综合开发局公益林建设项目营造林工程作业设计”、“河西局种苗工程规划设计”、“白龙江林管局种苗工程总体规划”和“白龙江林区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等规划设计任务;完成了“白龙江林管局示范苗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二十万亩商品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白龙江、洮河林区云杉落针病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15份调查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和肯定。
5. 林业产业开发方面。1980年林科所成立后,就开展了科研开发工作,1998年林区停止森林采伐并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开发后续产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安置富余职工,成为林区的头等大事,林科所把产业开发作为科研工作的第一要务,利用林区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相继开展了“优质苗木快速繁育”、“经济林培育与管理”、“油橄榄育苗试验”、“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示范”、“野生食用菌培育”和“山野菜开发利用”等项目的研究工作,编辑出版了《白龙江林区药用植物名录》,为林区的产业开发提供了较为详实的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