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林地资源保护观念 夯实森林资源三项工作
白水江局 李明军
目前,白水江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工程期限为十年)实施已过半,在长达十六年(一期天保十年,二期天保六年)的天然林资源保护中,现在仍有一部分森林资源管理者和森林资源管护人员的观念,依然停留在狭隘单一的林木直观管理和保护上。始终并坚信地认为:占点林地不算啥,只要不砍林子就行。一部分森林资源管理人员和森林管护人员横生了对“林地侵占用”的冷漠和麻木。对林地的认识,从内涵到实际工作中都被忽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长期成为森林资源管护、护林防火、禁毒三项工作(以下简称森林资源三项工作)中木桶中最短的短板。林地作为森林资源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因子,是各种森林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得以生长繁衍的基础。是森林资源的根基,只有增强林地资源保护观念,夯实森林资源三项工作,才能保护管理好林地内的森林资源,进而确保林地上的森林。今年发生在迭部局的“3.02”森林火灾,从侧面暴露出对林地资源的保护意识观念淡薄,进而淡化了森林资源保护、护林防火、禁毒三项工作的力度。而这三项工作是互相联系,又互相统一的,它们的共同载体都是——林地。因此,增强林地资源保护观念势在必行,反过来,夯实了森林资源保护、护林防火、禁毒三项工作的力度,也就增强了林地资源的保护,这二者之间又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相互具有能动作用。
一、 白水江林区林地保护压力逐年增大
白水江林缘区内群众的贫困,是生态资源约束型、自然灾害制约型、区域经济边缘型、文化氛围淡薄型、意识观念封闭型等多种因素叠加形成的。因而导致林区社会经济结构单一、经济总量不足。在现实中,林区群众一方面受国家严格耕地红线的保护,又因山区谷地耕地面积只减不增,人口又在逐年增长的实际状况下,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当地村民传统种植业(党参)就在坡耕地(25度以上坡耕地较多)上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拉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争取到的发展项目越来越多。这些传统的种植业和地方项目的建设不可能在空中楼阁中进行,而是实实在在的跟土地发生着关系,这种情况的存在,势必造成对林地侵占用的增多,土地占用需求压力向林地转移,林地资源保护与当地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林地管理和保护工作面临着最严峻的挑战。面对咄咄逼林地的严峻形势,加强林地保护和管理,转变过去只注重林子保护的观念,把林地保护放在跟林木保护同等重要位置上来保护,森林资源保护观念就要与时俱进的转变为林地管理。林地管理和林地保护工作在当前以及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都是森林资源管理人员和森林资源管护人员重中之重的工作,林地保护这个观念,刻不容缓地要树立起来。
二、坚守林地就是坚守阵地
林地就是从事保护森林资源保护者的阵地,是阵地就得坚守住,这是森林资源保护的底线。在某种程度上讲林地资源比林木资源还重要。有林地就可以保护生态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既要了绿水青山也要了金山银山。尽早完善林地落界、公益林落界和森林经营方案的启动,掌握林地保护工作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扭转观念,务实工作,只有这样林地才能坚守住。坚守阵地(林地)必须要有坚强的信念和先进的观念作指导。平常工作要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坚守是一种信念,也是对存在价值的一种追求。一个人有信念,狂风吹来时,不会摧折他,暴雨袭来时,依旧不会淋湿他的翅膀,这是做人,保护林地工作也同样。
三、转变观念,促进三项工作健康发展
森林资源管理包括林木资源和林地资源,还包括森林动、植物资源等。林木资源保护、护林防火、禁毒三项工作都需在林地上完成,其巡山查林是三项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在日常林地内的查林、踏查中,对林木的保护、火源的管控和疑似地块实地踏查等细致的工作,目地就是掌握责任区的林班小号的森林资源安全。这些工作的前提是巡山查林必须到位,具备责任心强,有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方能把责任区内的林班小号静态和动态的情况所熟悉、掌握,也就做到胸有成竹,否则这项工作就无法落实。落实不了此项基础工作,其它工作就都流于形式,务虚的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形式。内容如果是一片苍白无力地白纸,那工作显得就像骑木马,让你有事做,却前进不了一步。现在一部分人员观念转变不到林地管理保护上,对林地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认识不足,工作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为形式而形式的工作敷衍着、应付着、一点责任心都没有,不但对森林资源保护三项工作稀里糊涂的应和着,而且严重的影响到林地保护工作。一旦丧失殆尽林地,林地资源也就逐渐消失,濯濯童山开始显现,落了片白茫茫山地,真干净。还谈什么国有林场改制?叫农场?没地。叫林场?没林地。叫工人?没事做。真成了出家人了,四大皆空,我们给子孙后代造了孽,那就成了千古罪人。并且修复生态的周期是相当长的,为此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大的。
观念是先导,人们的一切行为都要受到观念的制约,而传统的观念桎梏人们的思维,因循守旧,徘徊不前,不进则退,这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规律,只有先进的观念,才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透过日常我们一部分管护人员平时不愿穿黄马褂这一现象,其实质就是我们的森林资源保护观念滞后,护林防火意识淡薄,禁毒工作怕苦怕累。从而表现在平时的言谈形式上就是妄加评论胡乱联系,离开实际工作环境夸夸其谈,好高骛远,似乎“林家大院”与己毫不相干,工作上不姓“林”,利益上姓“林”,责任心淡薄,满脑子世俗观念和偏见。甚至一些人员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只要人呆在护林站点上就等于把森林资源保护、护林防火、禁毒这三项工作都干了。侵占林地现象好似再正常不过了,就像每天的太阳升起和降落一样。思路狭窄到数日子了,对三项工作漠视、不作为,干任何工作都流于形式、被动应付,且牢骚满腹、责任意识淡化,观念陈旧,自以为是,八旗子弟的优越感特强;开门见山不识山,出门看山不巡山,人员到位、岗不到,基础工作、难不到,检查来了、看的到,留守人员、等的到,挂个空挡、做的到,有了利益,争得到……等等歪门邪念,任其发展,其后果就是林子越护越少,林地渐渐消退,日夜流淌的河水渐渐消瘦,还谈什么守望绿色呢?绿色当能看到“守望者”的衰老。对天保二期工程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直接危害到国家森林资源的安全。这些少数现象都是工作责任心不强,林地资源保护观念淡薄的具体体现。观念不变,害死人,天保工程是一项千秋伟业的宏大工程,从事这项工程就得高标准、高要求的严格按“严管林”保护林地,观念必须要转变到林地管理工作上来,这是时代、形势要求的。
我们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决定了是为这片森林资源安全倾心倾力、精心守护,丝毫不能有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一些人习惯把自己的不快乐跟别人分享,更多地甚至夸大自己所缺少的东西,忽视自己所拥有的,缺乏感恩与感激的积极心态。根本没有千里井不反唾的感恩心态,古人尚且知道一个要去千里去之外的人,对于他曾经喝过水的那口井,即使今后再也不喝它的水了,也不往那口井里吐口水。而现实中,相当一部分身份是林业职工的同志,对于林区这“口井”苦海深仇似的,极端愤怒以及狮虎般的咆哮,用街头瘪三打架用的语言辱骂这“口井”。当你心安理得的坐在屋子里横眉冷对这“口井”时,是谁给你的,是这片茫茫的天然林资源。再说我们的三项工作科技含量很低,只要身体健康的人都可以干。当今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出现高度社会化、高度市场化、高度知识化的特征。而我们林区工作人员好多都没有这“三高”特征,也就很难融入当今市场经济社会的格局当中。所以我们中的大部分人离开林家大院,未必就能达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人生大舞台。虽然我们从事着简单的工作,但只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简单也就转变成不简单了。不要认为平凡的经历是没用的,因此就可以随意地蹉跎,挥霍。你每时每刻的努力,不经意间就会为今后的成功埋下伏笔。只有切合实际,面对现实,立足职责,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的干好本职工作,现实的把工作观念转变到林地保护上来,踏石留印的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守望绿人,才能在这片绿色的海洋里纵横驰骋,蔚蓝的天空上任意翱翔。无愧对天保这碗饭。所以落伍的森林保护观念刻不容缓地要及时转变,护林防火意识义不容辞的要增强,禁毒工作要积极参加。
一些庸俗观念和意识必须要根除,它直接影响到国有林场的改革和“天保稳局”的中心工作。中心不稳,地动山摇。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命运,前者是一时的,后者是长久的,因此树立林地保护这面大旗观念势在必行。
当前,只有严格保护林地,强化制度,形成钢性制度;大力宣传林地的重要性和它的深远意义。林地管理工作应置于林地保护的前端,置于末端,会更加修复不好。保护林地的观念一定要树立起来,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白水江林区林地有花的灿烂,河有鱼的悠游,林有果的馨香,山有鸟的啾鸣……这么美丽的林地一旦遭到破坏是很难修复的。所以它既是生态建设的需要,又是具有潜在价值的所在,也是白水江林业局国有林场的根本和发展基础。维护生态平衡的根在水,根源在林,关键在天然林。其前提是必须有林地存在。没有了林地一切工作都归零。
四、 增强林地资源保护观念,促进国有林场改革
国有林场改革已明确界定了生态责任和保护方式,国有林场拥有的丰富林地资源,就是国有林场改制的根本、立足点和发展基础。国有林场林地保护问题,必须保持国有林场林地利用性质长期稳定。因此,增强林地资源保护观念势在必行。
首先,要抓好业务学习型观念,只有经常不断地增强学习《森林法》《现行林业法规汇编》《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等业务知识的主动性,才能使人的思维开阔,到达于伦理的认识。以健全完善机制规范学习、活化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热情,形成林区管护人员全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林区社会。
其次,要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尊重自己的职责,尊重每个行业的劳动,做好本职工作,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从实际工作出发,从最具体的森林管护、护林防火、禁毒宣传做起,理直气壮地穿起黄马褂,务实地守望好自己的管护责任区,将林地保护、护林防火和禁毒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群众发自肺腑地认为:毁林可耻、护林光荣的理念。只有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把本职工作做好,我们的蓝天就会越来越蓝,河水也就会越来越清澈,也就得到了金山银山。
再次,林地保护是本,林地资源是标,只有把林地保护好了,才能保护好林地上的资源。加强林地保护刻不容缓,林地保护观念必须要树立起来,这是旗帜,也是方向、目标、信念。坚守林地保护信念,才能更加夯实林木资源保护、森林防火、禁毒三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