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业苗圃移植苗及大苗的培育技术
发布时间:2019-01-29     分享到:

安璟

      摘要: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保护对象之一,由于近年来林业资源产量在逐年下降,也降低了林业方面的经济效益。因此,为提升林业产量,并保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林业苗圃的移植苗及大苗的培育技术等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保护森林资源做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林业;苗圃;移植;培育

      在林业资源的发展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就是对幼苗的移植及对大苗的后期培育,良好的移植技术能够保证幼苗的成活率,并在移植中能增加树苗的美观性。但在移植前,也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本文将总结移植工作所需的相关技术以及培育技术。

      1  幼苗的移植技术

      1.1 苗木移植的意义

      在苗木移植的过程中,正确地移植技术能够保证苗木根部的生长,并将树苗无限的高生长现象进行控制,降低苗木根部的承载压力,如此便可提升苗木质量,并增加苗木的成活率。

      1.2 移植过程注意事项

      通常采用人工移植和机械移植两种方式。在人工移植方式中,若苗木较大,将采用穴植法,若苗木小且为同种类,可采取沟植法。但在机械移植过程中,由于苗木的根部较为脆弱,机械移植虽然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对苗木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机械在挖植工作时的一致性,不能根据苗木的根部情况调整坑基的深度,便降低了苗木的存活率。因此,在进行移植移植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植物根部的舒展,并将其植土踩实。无论哪种方法,都应注意对苗木根部的保护,若采用机械移植,需选出规格一致的苗木,并在移植后对苗木情况进行观察。

      2 移植苗木前的注意事项

      2.1在移植前的准备工作

      在移植苗前,对其生长地区的土壤环境及自然条件进行调查,做好树苗坑位的距离规划,准备好在移植苗木过程中所需的劳动力及劳动材料。在对苗木的准备中,及时起苗、运输、修整以及正式栽种,保证苗木在最好的状态被栽种的土壤中。若不能及时栽种,应做好对苗木的保护工作,避免其根部干燥及受到阳光暴晒。对苗木进行分级整理,不同种类或同种类不同大小的苗木分类,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并在栽种前对其分区栽种,保证苗木的一致性以及均匀性。在栽种前各项处理工作中,应在湿润且避免阳光直射的室内进行,防止在对其修剪的过程中产生因干燥而根系受损等现象[1] 。

      2.2 选择年份的苗木进行移植

      若生长年份短的苗木进行移植,除去费时费力的原因之外,也因苗木抵抗力与适应力较差,不能保证存活率。若生长时间较长,其根系也会随着苗木自身的生长而扩大,在移植的过程中难度增加,并也会对其根部造成破坏,即使成功移植后,其适应时间较长,达不到预期的移植效果。因此需要在其合适的时间内对苗木进行移植,并根据树种的生长速度,对生长速度较快树木的幼苗时期可在其达到5㎝以上10㎝以下的高度进行移植,并能够在当年就可生长成大苗。生长速度快的成苗阔叶树或落叶松,可在其生长1年后进行移植。若对红松或冷杉等类似生长速度缓慢的树种,可在其生长2年后根据所需对其进行移植。

      2.3 挑选合适的移植时间

      在移植苗木的工作中,不仅对移植技术有较高要求,因苗木属于自然生长植物,对其的培育只是部分环节用人工进行辅助,因此还需挑选合适的移植季节。每一地区的气候温度不同,因此还需根据当地气候温度情况,以及树苗的休眠期。以甘肃省陇南为例,甘肃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差较大,但降水量较低。因此在该地区移植或栽植树苗时,应选择在雨季前的春季进行移植工作,但每年的具体温度还会发生些许变化,移植人员需要参考实际的适宜温度与天气进行作业,给苗木充足的生长时间。阔叶苗木可在春季移植,常绿树木可在降雨量丰富的夏季进行移植。

      3 移植后的大苗培育技术

      3.1 注重对树干的培育

      对生长能力强的树木,例如阔叶树种中的槐树,若移植后生长形态弯曲,可在春季萌芽前在树木底部修整幼芽,在幼芽长度为30㎝左右后,保留外形态良好的幼芽进行针对性培育,修剪多余枝叶,减少营养分流。

      3.2 调整树苗生长方向并控制生长高度

      幼芽的生长方向决定着树木枝干的侧重方向,因此,可人为的对其进行调整,在预期生长方向对其留芽。不同树种生长高度也会不同,因此需对其冠高比进行人工培养,根据树苗的生长状态,修剪树苗下方的枝干,从而提升高度达到标准,在达到标准之后,将停止对其的修剪工作,尽量使其增大苗冠面积。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对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在虫害高发期,适当进行药物防治,并定期对树木进行观察,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树苗进行科学的移植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其存活率,在移植后也应对其悉心照顾,并定期观察其在移植后的适应情况,同时也不应忽略对大苗的培育,用丰富的造林经验保证林业资源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艾龙,吕国民.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北方林业造林质量[J].种子科技,2017(1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