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模式 摸清市场 提升销量
发布时间:2019-03-20     分享到:

魏鹏   白旭刚

      中路河林场不断在经营上下功夫,利用地理优势出点子、定方针,调模式。中路河林场苗圃段始建于1999年底,位于中寨镇境内,距文县县城45公里,占地总面积194亩,绿化面积91.9亩,地势较为平坦,是原木材生产期间中楞料场铺垫黄土改造而成,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海拔1360米,年平均气温15.1℃,年均降水量479毫米,全年无霜期270天,冻土期120天左右,属于亚热带半湿润区,土壤为粘壤黄土,土壤薄、肥力差,地下水位中度,PH值7.8-8.7之间,属碱性土壤,适合各种种养殖业发展。

      苗圃段从2012年开始转型培育绿化树种和林果园培育。截止2019年3月,培育绿化树种11个(塔柏、龙柏、雪松、银杏、红叶石楠、油松、冬青、垂柳、金叶女贞、桂花、香樟),面积68.8亩。林果园56亩(樱桃33.6亩、梨13.4亩、桃9亩)。种植羊肚菌2亩,油菜12亩。培养新育苗,侧柏5亩,刺槐1.7亩,国槐1.5亩,定植华山松7.6亩,培育油用牡丹14.5亩,新育牡丹4.5亩;引进月季、玫瑰、黄杨等花卉苗木700株;在梨树下套种油用牡丹13.4亩1万株;围道种葡萄126株。同时开展果园下养鸡。

      从目前市场情况看,苗木市场疲软,绿化苗木销售量低,销售困难,市场对接难,宣传力度不够,销售手段滞后,无经营主体资历,参与不了社会投标。苗圃土壤薄,土质差,易板结,肥力差。苗圃技术管理力量薄弱,业务技术人员缺乏,新科技、新技术、新品质拓展力度不够,经营思路僵化。苗木生产培育大部分雇佣民工,生产成本高。苗木销售收入低,资金筹措困难,投入循环生产难。但我场总体思路是:调结构,控规模,适应市场,对接市场,吸纳转化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调整苗圃功能,转换经营管理运行,增加经济效益。强化现有果园经营管理,做好培育工作,加强水肥管理,增强肥力,确保果树生长健壮,结果稳定,丰产增收。对果园加大培育技术,季剪季修,保证肥力,促使其快速生长,增加效益。对现有绿化树种加强经营管理,大力宣传,积极联系,采取提成促销,搞好销售工作,争取最大效益。引进地柏、黑松、罗汉松、贴梗海棠等盆景树种,结合林场现有的松柏树种,进行盆景培育,为将来的经济发展打下基础。引进优质月季、玫瑰、观赏牡丹等花卉苗木进行培育,扩大培育种类,向盆景、观赏附加值高的方向发展,增加经济效益。我场结合实际,调整模式,适应生长特点,今后将引进水果树种培育,比如:大枣类,枇杷类,优质苹果类等树种,增加收入。并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建立蔬菜基地,培养蔬菜,食用菌,增加效益。结合市场需要打造景观园林,以林果、绿化、观光、娱乐,依托管护用房设施,建立多功能一体化的特色产业高效经营园区,盘活现有资产,增大收益。充分利用林果园土地,搞好养殖业,增加收益。加强常规育苗管理,保障公益林建设和植被恢复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