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健康讲坛
物理降温法
发布时间:2015-05-07

 

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几种?

  • 一、冰袋使用法。
  • 二、冰枕、冰帽使用方法。
  • 三、冷湿敷法。
  • 四、温水、乙醇擦浴法。

 

冷疗的目的

  • 1.降温。
  • 2.局部消炎。
  • 3.减轻充血和出血。
  • 4.控制炎症扩散。

降低体温的机理:

  •    冷,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传导与蒸发的物理作用使体温降低。
  • 适用于高热、中暑患者。

 

局部消炎作用的机理:

  •   冷疗可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少,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细菌的活力降低,从而限制炎症的扩散。
  • 适用于炎症早期。

 

减轻充血和出血:

  • 冷疗可使局部血管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减轻局部充血;同时冷疗还可使血流减慢,血液的粘稠度增加,有利于血液凝固而控制出血。
  • 适用于局部软组织损伤的初期、扁桃体摘除术后、鼻出血等。

减轻疼痛的机理:

  • 冷疗可抑制细胞的活动,减慢神经冲动的传导,减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而减轻疼痛;同时冷疗使血管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渗出减少,从而减轻由组织肿胀压迫神经末梢所引起的疼痛。
  • 适用于急性损伤初期、牙痛、烫伤等。

冷疗的禁忌有以下几个方面:

  • 1.血液循环障碍:常见于大面积组织受损、全身微循环障碍、休克、周围血管病变、动脉硬化、糖尿病、神经病变、水肿等患者,因循环不良,组织营养不足,若使用冷疗,进一步使血管收缩,加重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变性坏死
  • 2.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性病灶:因冷疗使局部血流减少,妨碍炎症的吸收。
  • 3.组织损伤、破裂或有开放性伤口处:因冷疗可降低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损伤,而且影响伤口愈合,尤其是大范围组织损伤,应禁止用冷疗。
  • 4.对冷过敏:对冷过敏者使用冷疗可出现红斑、荨麻疹、关节疼痛、肌肉筋挛等过敏症状。
  • 5.慎用冷疗法的情况:如昏迷、感觉异常、年老体弱、婴幼儿、关节疼痛、心脏病、哺乳期产妇账奶等应谨慎使用冷疗法。

 

冷疗的禁忌部位:

 

  • 1.心前区:用冷可导致反射性心率减慢心
  • 房纤颤或心室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
  • 2.枕后、耳后、阴囊处:用冷易引起冻伤。
  • 3.腹部:用冷易引起腹泻。
  • 4.足底:用冷可导致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
  • 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操作方法

  • 冰袋:
  • 目的:降温、止血、镇痛、消炎。
  • 操作前准备:
  • 1.评估患者并解释
  • 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体温、治疗情况、局部皮肤状况、活动能力和合作程度。
  • ‚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使用冰袋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 2.患者的准备
  • 了解冰袋使用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 ‚体位舒适、愿意合作。
  •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 4.用物准备:
  • 治疗盘内备:冰袋、布套、毛巾。
  • ‚治疗盘外:冰块、脸盆及冷水、勺、手消毒液。
  • 5.环境准备:适宜温度,酌情关闭门窗,避免对流风直吹患者。

操作步骤:

  • 1.准备冰袋
  • 备冰:将小冰块放入盆内用冷水冲去棱角。避免棱角引起患者不适及损坏冰袋。
  • ‚装袋:将冰块装袋至½ -⅔满。便于冰袋与皮肤接触。
  • ƒ排气:排出冰袋内空气并夹紧袋口。空气可加速冰的融化,且无法与皮肤完全接触,影响治疗效果。
  • ④检查:用毛巾擦干冰袋,倒提,检查冰袋有无破损、漏水。将冰袋装入布套,避免冰袋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

 

 

注意事项

  • 1.随时观察、检查冰袋有无漏水、是否夹紧。如冰块融化后应及时更换,保持布袋干燥。
  • 2.观察用冷部位的局部情况,皮肤的色泽,防止冻伤,倾听患者主诉,如有异常立即停止用冷。
  • 3.如为了降温,冰袋使用后30分钟需测体温,当体温降至39℃以下,应取下冰袋,并在体温单上做好记录.

 

 

  • 2.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
  • 3.放置位置:高热降温患者,置冰袋于前额、头顶部和体表大血管流经处(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扁桃体摘除术后冰囊置于颈前额下。放置前额时,应将冰袋悬吊在支架上,以减轻局部压力,但冰袋必须与前额皮肤接触。
  • 4.放置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防产生继发效益。
  • 5.观察:效果与反应。如局部皮肤出现发紫,麻木感,则立即停止使用
  • 6.操作后的处理:撤去治疗用物,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对用物进行处理。将冰袋内水倒空,倒挂晾干,吹入少量的空气,夹紧袋口备用,布袋送洗。
  • 7.洗手、记录:记录用冷的部位、时间、效果、反应。

 

健康教育

 

  • 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使用冰袋的目的、作用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冰袋的注意事项及应达到的治疗效果。

 

温水擦浴或乙醇擦浴

 

  • 目的:用过全身用冷的方法,为高热患者降温。
  •   乙醇是一种挥发性液体,擦浴时在皮肤上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机体大量的热量,而且乙醇还具有使血管扩张的作用,因而散热能力较强。

 

操作前准备

  • 1.评估患者并解释
  • .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体温、意识、治疗情况、有无乙醇过敏史、皮肤状况、活动能力、合作程度及心理反应。
  • ‚.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温水擦浴或乙醇擦浴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患者的准备

 

  • .了解温水擦浴或乙醇擦浴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 ‚.体位舒适,愿意合作。按需排尿。

 

  •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 4.用物准备:

 

  • .治疗盘内备:大毛巾、小毛巾、热水袋及套、冰袋及套。
  • ‚.治疗盘外备:脸盆内盛放32—34℃温水,⅔满或盛放30℃,25%—35%乙醇200~300ml,手消毒液,治疗车。必要时备干净衣裤、屏风、便器。

5.环境准备:调节室温,关闭门窗,必要时窗帘或屏风遮挡。

操作步骤:

 

  • 1.携至用物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确认患者。
  • 2.松开床尾盖被,协助患者脱去上衣,便于擦洗。
  • 3.冰袋置头部,热水袋置足部。(头部置冰袋,以助降温并防止头部充血而置头痛;热水袋置足部,以促进足底血管扩张而减轻头部充血,并使患者感到舒适)。

 

 

 

4.擦浴:

  • .方法:脱去衣服,大毛巾垫擦拭部位下,小毛巾侵入温水或乙醇中,拧至半干,缠与手上成手套状,以离心方向擦浴,擦浴毕用大毛巾擦干皮肤。保护床单,毛巾套擦浴有舒适感。
  • ‚.顺序
  • 双上肢:患者取仰卧位,按顺序擦拭:
  • 颈外侧→肩→肩上臂外侧→前臂外侧→手背。擦拭至腋窝、肘窝、手心处稍用力并延长停留时间,以促进散热。
  • 侧胸→腋窝→上臂内侧→前臂内侧→手心。
  • 腰背部:患者取侧卧位,从
  • 颈下肩部→臀部,擦拭毕穿好衣服。
  • 侧胸→腋窝→手臂内侧→前臂内侧→手心。
  • 腰背部:患者取侧卧位,从颈下肩部→臀部,擦拭毕,穿好上衣。

 

双下肢:患者取仰卧位,按顺序擦拭:

a.外侧:髂骨→下肢外侧→足背。

b.内侧:腹股沟→下肢内侧→内踝。

c.后侧:臀下→大腿后侧→腘窝→足跟。

 

 

 

  • 擦至腹股沟、腘窝处稍用力并延长停
  • 留时间,以促进散热。
  • ƒ时间:每侧(四肢、背腰部)3分
  • 钟,全过程20分钟以内。

 5.观察:

 

  • 患者有无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及呼吸异常。如有异常,停止擦浴,及时处理

6.操作后处理

  • 擦拭毕,取下热水袋,根据需要更换衣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 ‚整理床单位,开窗,拉开窗帘或撤去屏风

用物处理后备用,

 7.洗手、记录:记录时间、效果、反应。

 

  • 擦浴后30分钟测量体温,若低于39℃,取下头部冰袋,降温后体温,记录在体温单

 

注意事项:

  • 1.擦浴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患者反应。
  • 2.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为 擦浴的禁忌部位。新生儿及血液病高热患者禁用乙醇擦浴。
  • 3.擦浴时,以拍拭方式进行,避免用摩擦方式,因摩擦易生热。

 

健康教育

 

  •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全身降温的目的、作用、方法。
  • 2.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全身降温应达到的治疗效果。 

 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 张伟华

医院总机:0939-8619619(号码查询)
急救中心:0939-8256120(不提供患者咨询)
患者咨询:0939-8619619(工作日)
投诉电话:0939-8619619(工作日)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中心医院 版权所有
医院地址: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后坝村
陇ICP备14001456号-1